梵文叫作曼荼罗(梵名mandala,藏名dkyil-hkhor),在古代印度,原指国家的领土和祭祀的祭坛。但是现在一般而言,是指将佛菩萨等尊像,或种子字、三昧耶形等,依一定方式加以配列的图样。又译作曼拏罗、满荼罗、曼陀罗、漫荼罗等。意译为坛城、中围、轮圆具、聚集等。
为了修行者观想方便所绘制、雕造的曼荼罗,而有形像曼荼罗,而成为曼荼罗的表征。
曼荼罗的梵语mandala,是由意为“心髓”、“本质”的manda,以及意为“得”的la所组成的。因此“曼
荼罗”一词即意谓“获得本质”。所谓“获得本质”,是指获得佛陀的无上正等正觉。
2018年坛城唐卡哪里买家多,怎么剖析坛城唐卡收购价值
本公司近几年对坛城唐卡市场价格分析估价:
1314世纪上乐金刚坛价格:RMB日期:
明1415th胜乐价格:RMB日期:
17世纪大威德坛城唐卡价格:RMB日期:
明1415th胜乐价格:RMB日期:
17世纪伏魔金刚手17尊------价格:RMB日期:
近几年坛城唐卡市场成交的价格:
17世纪大威德坛城唐卡价格:RMB日期:
清铜鎏金金刚萨埵坛城价格:RMB日期:
明1415th胜乐价格:RMB日期:
1718世纪双身大威德价格:RMB日期:
15世纪胜乐金刚坛城唐卡------价格:RMB日期:
五印坛城内饰圣洁而绚丽,完美融合了彩绘、壁画、木雕、唐卡、壁饰、镀金等藏族装饰技艺,美仑美奂地展示了独特的坛城艺术。为了让游客感受藏族民俗和文化艺术,走进坛城,游客既能鉴赏源自藏域各地的各类佛教文化艺术珍品,还能参与点燃酥油灯、推转玛尼经筒等互动民俗活动。
现在能见到的较早的唐卡作品,是公元11世纪在著名高僧阿底峡临终前,其弟子格西·那措译师托尼泊尔画师绘制的阿底峡肖像“无越马”(dbu-yon-ma)的一幅唐卡,并在唐卡背面撰有赞颂词80句,由那措译师亲自编写,该唐卡过去作为热振寺的镇寺之宝一直保存在寺内。热振寺还有一幅噶当派开宗祖师钟·杰瓦穷乃时期的唐卡,据说该唐卡能抗火。
作为科学考证,这些传说恐怕还不为据。但就绘画艺术而言,早可追溯到卡若新石器时代,到吐蕃王朝时期,绘画艺术已臻完善。由于唐卡受纸张、丝绸、布匹等材料保存年代的限制,传说中吐蕃时期就已有的唐卡现已很难见到。但从拉萨的布达拉宫、大昭寺、小昭寺等众多寺院的壁画上,可以证实当时藏族绘画艺术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因此可以推断,唐卡作为壁画的延展,迟也在公元7世纪中叶以前就已出现。早期唐卡因经过朗达玛的灭佛,已无迹可寻;现存唐卡除有少数宋元时期的作品外,大多都是五世罗桑嘉措时的集体作品。
唐卡上画的是四臂观音,周围有八位随从,画风吸收了尼泊尔画风的量度,是11-13世纪唐卡和壁画盛行的风格,也是西藏美术艺术得到广泛普及的一段时期。
此次“善美大成-青海热贡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展”展出唐卡作品总数达80余件,其中掐丝唐卡60余件,手绘唐卡15件,堆绣作品10件。工艺美术大师夏吾才让的手绘唐卡巨幅作品(宽2.8米,高1米)是此次特展的精品力作,此外,工艺美术大师西合道将携3件精品手绘唐卡作品出席本次展览,桓贡大师的10件精品堆绣唐卡作品也将集中亮相。更为难得的是,与开幕式同期启动的还有首次进津的坛城沙画技艺展示活动,参展市民可近距离欣赏历时10余天坛城沙画创作全过程,体验“万千繁华,不过一掬沙”的生命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