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大师德鲁克曾说,如果用一个词来描述管理的本质就是“责任”,用两个词来描述就是“责任、责任”,用三个词来描述就是“责任、责任、责任”。
可见,责任之于管理是何等重要,承担责任是管理者的第一要义,对管理者最根本、最起码的要求就是能够负责。但责任的涵义是什么,管理者该对什么负责?对谁负责?怎样才算负起了责任?
责任≠认真
有人认为做事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就是负责;有人认为加班加点,勤劳肯干就是负责;有人认为愿意或主动接受任务就是负责。这些观念表面看起来是很对的,但实际上是偏颇的。
教科书或领导者在谈到责任时,几乎都用一句话表述,即“认真负责”,久而久之,在多数人的头脑中形成了“认真=负责”观念。 “认真负责”其实包括两个意思:
认真,讲的是态度,是一种姿态;
负责,其本意是要对结果负责。
这两个词连在一起使用,于是就形成了“认真=负责”的观念,认为只要做事认真就算我负责了,而没有更进一步想清楚对什么负责。
作为语境的中层管理者,必须明白要对结果负责,而不是其它。做事的态度、行为和过程只是达成结果的条件,不能用态度、行为和过程来代表结果,毕竟达成预期的结果才是对结果负责。
所以,我一般强调的是不要用认真的态度模糊了责任的本质。具体表现以下三点:
强调辛苦:
工作的难度如何如何大,做了多少多少的努力,加了多少多少的班。总想用工作量、用工作时间来代替结果,证明自己是负责的,换取别人的同情与宽容。
推脱责任:
出了问题,赶紧撇清自己,申明与自己无关,证明自己的清白。总是说谁谁的工作能力不够,积极性不高,性格有缺陷等。“我总是跟他们强调,跟他们说,要他们努力,要他们注意,他们就是不听”等等。
找客观理由:
把问题归因于外在事物或客观原因。如甲方不执行,经济环境不好,政策或制度限制太多,竞争对手太强等等。
那么怎样才能算得上一个负责的中层管理者呢?接下来,通过三个板块来阐述。
第一,对团队负责
对上级负责
接受任务:接受上级的任务安排,服从命令听指挥。在接受任务时,必须准确理解上级的任务要求,包括任务的目标、执行的原则,以及现有的条件和基础。
及时沟通:及时与上级沟通工作进展情况,让上级了解情况,征询上级的意见,必要时可以请求上级的支援与帮助,来保证任务的进度。
对基层负责
宽容不抱怨:在实际管理中,我们经常能听到这样的声音,这个人太差了,听不懂人话,同样的错误能犯好多次,抗压能力差等等,各种否定的声音。试问一下,你成长的初期不也这样吗?所以,出现这样的状况很正常,因此要求管理者们一定是不抱怨,要引导。
耐心多引导:安排基层任务时,可以通过询问、反问、讨论的方式对工作结果进行论证,必要的时候要提供框架思路,甚至清晰准确的方向,重点突出,简明扼要,切记不能模棱两可。
第二,对客户负责
对工作结果负责
“还可以更好”是语境管理者的口头禅。工作没有大小、重要之分,大到战略方案,小到稿,都是经过项目组成员精雕细琢的成果。
对结果负责不仅是对语境创作水平负责,更是对客户产品销量负责,因为我们呈现的正是影响消费者决策购买的重要因素。
对资金投入负责
任何行业在品牌建设初期都会斥巨资来打造品牌,约1-3%年营业额,战略方针、媒体布局、公关层面、出街广告等等,如何将钱花在刀刃上,和我们息息相关。
比如战略失误带来的是全盘皆输,出街广告信息不明确带来的是媒体资源浪费,所以我们每做一项决定都要进行反复论证,将风险降到低。
对品牌输出负责
品牌建设是语境核心业务之一,定位战略与视觉战略确定之后,重要的是落地展示,让消费者直观感受到品牌个性,并产生品牌价值。
中层管理者在这个环节充当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有终端展示、色彩、说辞等,是否围绕战略定位实施,就需要中层管理者严格把控。
第三,对公司负责
怎样才能做到对公司负责呢?其实做到对团队和对客户负责,基本上是对得起公司了,当然也是中层最基本的职责。但是,中层管理的目标是高管理层,因此承担的责任就更大。
发扬公司文化的重要性
中层管理者在企业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这里讲的启下就是培养基层,不仅培养基层的专业能力,更要传播并植入公司文化,因为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精神,往往能引起员工的情感共鸣、价值认同与集体荣誉感。
一切以公司利益为重
公司是全体员工的生存平台,公司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不能亦不得与之发生冲突。作为管理者必须着眼于全局和长远,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里,你担负的责任与你获取利益一定是对等的。
总之,关键时候,危难时刻,敢于顶上去的,能够扛事的,就是有责任感的人。临阵脱逃,回避退缩,喜欢抱怨,斤斤计较,就是没有责任感的人,这种人是不可重用的,无论他的能力多么强。
中层管理是组织的脊梁,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基础,高度重视中层管理队伍的培养,是语境管理最核心的工作。在语境,中层管理并不是“夹心饼”,而是“树干”,连接着语境的根、树枝、树叶,为语境的发展不断的输送养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