琮,一种“外方内圆”的筒状玉器,是中国古代权力的象征。对玉琮情有独钟者绵延古今,其中就包括清乾隆帝,他曾将古玉琮制为笔筒,并欣然题字,“几陪清供,兴怀静赏余”。然而乾隆帝并不知道,他手上这件来自汉代的上古瑰宝,其实承载着远超汉代三千年的岁月淘洗;现如今,以“透物见人”为己任的中国考古学者,正力图透过这些精美绝伦的玉琮,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画卷复现于世人面前。
琮,一种“外方内圆”的筒状玉器,是中国古代权力的象征。对玉琮情有独钟者绵延古今,其中就包括清乾隆帝,他曾将古玉琮制为笔筒,并欣然题字,“几陪清供,兴怀静赏余”。
有规模的玉琮收购公司,2018年玉琮收购哪里速度快
本公司近几年对玉琮市场价格分析估价:
宋龙泉玉琮瓶一对价格:RMB日期:
良渚文化神人兽面纹玉琮价格:RMB日期:
良渚文化神人兽面纹玉琮价格:RMB日期:
玉琮价格:RMB日期:
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青褐玉琮----价格:RMB日期:
近几年玉琮市场成交的价格:
玉琮价格:RMB日期:
民國舊玉琮--价格:RMB日期:
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青褐玉琮----价格:RMB日期:
商代玉琮----价格:RMB日期:
青玉琮------价格:RMB日期:
考古学家经过近80年的工作已经证实,1936年发现的浙江良渚遗址之上,曾坐落着我国迄今发现的大史前古城之一,其面积近300万平方米,40~60米宽的城墙下铺满硕大的垫石,30余万平方米的高台上曾经矗立着壮观的殿宇,防洪坝、护城河、祭坛、作坊、居址等城市建筑更是一应俱全。但恢宏的城郭下,是否埋有彰显权贵无上权力的珍宝—良渚玉器?
将玉之重器琮当作“王”墓中的,这是既已秉持“事死如事生”观念的良渚先民达成的普遍共识。众多考古材料证实,“M20∶124号玉琮”与其他所有已作为良渚“权贵圈”通行权力名片的玉琮一样,一方面普遍出现于良渚从早至晚的高等级墓葬之中,放置在如墓主人手边这般尊贵位置;另一方面,在如文家山墓地等中间等级墓地与卞家山墓地等低等级墓地中,全然觅不到任何良渚玉琮的身影。
考古学家由此分析,这种并非罕见的“半成品”随葬现象,恰恰证明良渚权贵对玉器生产的具体环节具备控制能力,他们可以插手指挥玉器生产的具体流程以满自己的具体需求;进而可以表明,良渚权贵之所以能用大量的玉石随葬彰显自己无可匹敌的尊贵身份,正是源于他们垄断了优质的玉料与高超的制玉工艺。这样一件玉琮半成品,告诉我们一种文化现象:我国“官营”手工业的传统,在长江之畔至少可上溯至五千年前。
这只良渚玉琮的四个面,有六道横槽,沿中轴线是较宽的竖槽,竖槽和横槽交叉一起,将每一个面分割成许多的区域。每一个被分割的区域中,刻有细密繁杂的阴刻纹路,其精细程度让人叹为观止,即便放在放大镜下也细如发丝。
商代玉器以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文化内涵,浓厚的神秘色彩在收藏品市场上广受收藏家的青睐和追捧。吴念亲介绍说,2004年天津文物一件商代兽面玉琮拍出180万元人民币;2008年瀚海春拍,商代玉器全部成交,其中一件商代玉龙形佩成交达67万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