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朝野均对现代学瞭解有限,清在“元两之争”与“金银本位”之间焦头烂额无所适从。在币制改革争论时病急乱投医,许多版本的样币根据不同的谕示产生,丙午及丁未年造大清金币只是其中之一。晓得这些特殊背景,才能瞭解中国史上的许多现象。
有说丙午及丁未大清金币因币面仅刻汉文而无满文,违背大清体制故不被采纳,但尚未查到记载文献。虽然视同样币,但存世似有相当数量,由泉界耆宿的论述可略窥一二:1940年11月《泉币》第三期,张絅伯提到“以上两品,原铸者成色较佳。盖当时铸以进呈御览者,为数甚少,不可多得。近时市肆所见,大抵为津厂用原模翻铸之品。虽非伪物,究相区一间也。”
大清金币哪里收购比较快,哪里大清金币收购价格高
本公司近几年对大清金币市场价格分析估价:
光绪丁未年造大清金币库平一----价格:RMB日期:
光绪丁未年造大清金币库平一----价格:RMB日期:
光绪丁未年造大清金币库平一----价格:RMB日期:
1906年光绪丙午年造大清----价格:RMB日期:
1906年光绪丙午年造大清----价格:RMB日期:
近几年大清金币市场成交的价格:
光绪丙午年造大清金币库平一----价格:RMB日期:
1907年光绪丁未年造大清----价格:RMB日期:
光绪丙午年造大清金币库平一----价格:RMB日期:
1907年光绪丁未年造大清----价格:RMB日期:
光绪丁未年造大清金币一两红----价格:RMB日期:
外界常批评一两重的大金币价值过高,在实际使用时并不方便;但由于当时正计划建立金本位制,制作金币目的之一是在为也称做虚金本位制的金兑汇本位制做准备,基本构想是用于外汇兑换,未必要发行作流通用。
大清金币由于背面图案为一蟠龙,故俗称“龙洋”。因铸行量较小,又属贵金属币,愈显珍罕,市场价格居高不下,并仍具升值潜力,是收藏者难觅佳品。1998年该枚金币拍卖估价在~元人民币之间。
丙午及丁未大清金币问世时,中国产金量甚微且国力衰微,缺乏推行金币的条件。美国造币厂1907年度报告估计中国开采总额是纯金6,771公斤,占全球产金量比例仅略超过一。2007年,中国生产276吨,相当于全球总量的十分之一,超过了南非的272吨,成为世界上大的生产国。1949年,中国产量仅4.5吨。改革开放后跻身世界主要产金国之列,2009年中国产量达到310吨,已连续三年位居世界,是目前世界上大的生产国。
此币为目前仅见,国内外各大博物馆均无此银质试样币收藏,极其珍贵,完全未使用,非常难得。
以往由于开采量低,从未在中国圜法上扮演重要角色。十九世纪中叶后,全球各主要国家竞相采用金本位制,导致金贵银贬,使银两本位的中国在国际汇兑上亏损巨大,逐渐兴起改革币制之声,但清并不积极。至甲午战败和庚子之变后,因赔款以为计算标准,金银兑价不利造成偿还时所谓的“镑亏”倍增,朝野急谋对策,于是有彷效欧美从速实施金本位之议。
1903年4月(光绪二十九年三月),清于下旨“于京师设立铸造银钱总厂”,随即以机器运转需考虑取水运煤之便改设天津。1905年8月,财政处奏报天津厂于6月开机先行试造铜币。次年(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试铸“大清金币”,币面加注帝号及岁次“光绪丙午年造”,隔年再铸岁次丁未(1907年)的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