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价格起起伏伏,而“石中黄金”田黄的身价依旧高高在上?在此前结束的北京秋拍中,一枚重量为148克的清代田黄最终拍出1725万元高价。“尽管印石市场受到各种不利因素冲击整体下滑,但田黄仍卖出超过10万一克的高价!”有行家为此感到振奋,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田黄的行情其实也受到冲击,只是因为这是个老物件,又有名家篆刻、收藏为其“加持”方有如此身价,没有高级的财力和眼力,入手大路货仍需谨慎。 今年秋拍田黄石拍出天价 经历了几年的沉浮,以田黄为代表的印石板块今年似乎仍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特别是许多当代作品在被资本介入炒作数轮后呈现疲态。而在北京的一场秋拍中,一枚约148克重的“龙石”款田黄方章经过多次激烈竞拍之后,以1500万元落槌,加上佣金成交价为1725万元,每克单价仍超过10万元。 无独有偶,在西泠秋拍中,一尊重量约为108克的“清早期·田黄石七宝罗汉像”也拍出了931.5万元的高价。以克论价,似乎已成为不少稀缺的资源型藏品的价值评估方式。在印石板块受到各种不利因素冲击,整体行情下滑之时,这些老石头怎么还能拍出天价? 据业内人士介绍,该印章经清末民国大收藏家龚照瑗、龚心钊父子递藏,因其体量大、质地纯正、雕工精美而受市场特别关注。除了传承有序、印文内涵丰富,名家篆刻也为其加分不少。“印章一侧落‘龍石’边款。‘龍石’乃杨澥(1781~1850),江苏吴江人,浙派。单名杨海,字竹唐,号龙石,又号聋石、石公,生于清代乾隆四十六年,精金石考据之学,善刻竹,字、画均能,用刀不以光洁取悦于人,讲究神韵。”“名家收藏加上名家篆刻,再加上重量、印文、材质等因素,可以说,它具备了一块高价拍品的所有要素,这样的精品可遇而不可求。” 行家李先生表示,如今有人在青田石产区首次推出印石按克计价定价方法,确定 “灯光冻”的基准价为5600元/克, “封门青”的基准价为3300元/克, “我认为,历史和文化价值对于本身就讲究 ‘文气’、 ‘文脉’的金石收藏品就格外重要,脱离了文化只谈材质的单价,甚至希望按材质的不同整理出不同石种的单克参考价,在我看来这是 ‘土豪’行为,只有追求短期炒作获利的人才会这么去操作。” 市场反应印石收藏“今不如古” 一枚辛庵款田黄四方印章被拍卖行“弄丢”,后被上海一中院宣判其赔偿物主老伯480万元—这件早些时候发生在上海的真人真事也让不少外行人看到这一“方寸之物”当前在艺术品市场上的高昂身价。 “真正的好田黄还是稀缺品,西泠秋拍上,107克的清早期田黄石七宝罗汉像拍出931.5万元,田黄现在就是这样的‘任性’价。但我很反对为了凑数搞什么田黄专场,尤其反感‘昌化田黄’这种搞笑概念,田黄就只有福建寿山产。”有行家直言田黄仍受热捧,但某些专场则鱼龙混杂、良莠不齐。 李先生认为, “市场上就这么多好货,由于被爆炒过数轮的现代名家作品虚火渐渐消退,如今的行情走势是 ‘今不如古’。”笔者观察西泠拍卖数据发现,其秋拍田黄石专场成交率为83.3%。晚清名家作品上拍量仅有18件,悉数成交,而近现代名家作品共上拍342件,成交263件,还有5件被标注为 “撤拍”。 另外,根据北京匡时的拍后数据,其“国石篆刻专场”共成交2435.24万元。徐海治印九十二方以368万元成交;郭懋介作寿山田黄石薄意“踏雪寻梅”随形章以230万元成交。 “郭懋介的作品一直被认为是现代田黄印章的价格标杆,但今年以来其作品在拍场上的表现也远不如以往。”一位经营寿山石的资深行家表示,“一直在观望,觉得现在还不是出手买卖的好时候。”笔者对比数据发现,今年郭懋介作品成交价为437万元,而在去年,这一纪录是3680万元。 有藏品鉴定出手请联系彭经理:电话 QQ peng
报价:面议
地址:广东,深圳,深圳南山区高新南一道6号TCL大厦A座5楼512
公司:来宝国际文化艺术品拍卖有限公司
手机:13620961886
用户等级:普通会员 已认证
提醒:联系时请说明是从志趣网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