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因其价值不菲,引得很多人关注,正是这许多人的关注才给了造假分子可乘之机,所以任何的鉴定都必须以实物为主,单从文字描述是永远都无法去鉴定藏品的真伪。建议有机会的藏家可以多多向专家老师请教,也可以多去当地的博物馆去参观学习,极好可以跟一些名家上手真东西,才能学到更多东西,任何的鉴定都必须以真东西为参考,互相对比才能更快的入行。
清雍粉彩过枝花卉纹盘 成交价格:1150万 2011年瀚海成交作品
清康熙粉彩加金寿桃纹大盘 成交价格137万 2008年中正成交作品
清乾隆粉彩花卉双耳瓶成交价格 成交价格517万 2012年瀚海成交作品
清雍正 粉彩双龙捧寿仙鹤纹大盘 成交价格 638万元
清雍正 粉彩过墙枝蝠桃福寿图盘 成交价格 309.52万元
清雍正 粉彩花卉碗 成交价格 473万元
清乾隆30年(1730)粉彩镂空开光鱼戏水纹瓶———
清乾隆青花粉彩游春图双耳瓶——————————
粉彩山水楼阁如意万代耳琵琶尊——————————
清乾隆粉彩开光八仙过海图盘口瓶—————————
清乾隆胭脂红地轧道锦纹粉彩缠枝花卉纹梅瓶————
粉彩「蟠桃献寿」图圆盖盒————————————
清乾隆青花粉彩开光四仙女图八棱瓶————————
瓷器有款字据说始于宋代。宋瓷有“内府”二字者,其书法大致相类于“大观”钱,偶尔有“政和年造”款字。元瓷惟官窑有“枢府”二字款识,民窑底有字者极少。明瓷款字花样甚多。明代官窑瓷款多用“某某年造”字样,也有用“制”字者。清瓷概用“制”字,用“造”字者极罕见。这些应是十分基本的款字常识。
清代道光至光绪初年,瓷器款字作伪的手法还不甚高明,因而较易识破。这些瓷器伪款有一基本特点,就是爱挑拣历史上稀见年号来作伪。三十年代,文物艺术品市场有一种仿越窑瓷,器底伪刻“太平戊寅”(258,三国吴会稽王孙亮年号)款字,以售伪。那时被用来作伪的较为有名的年代款字,有伪托“淳化”(990~994,北宋太宗年号)、“淳熙”(1174~1189,南宋孝宗年号)的仿磁州瓷。此外,一些历史上短命王朝或者皇帝的年号,更是作伪者追逐的目标。例如明代的“建文”(1399~1402,明惠帝年号,仅四年)、“洪熙”(1425,明仁宗年号,仅一年)、“泰昌”(1620,明光宗年号,仅一年)等,这些伪托款字瓷器不但当时甚嚣尘上,而且至今流毒甚广。80年代初,伦敦拍卖市场上一件款字“建文”瓷器收藏品,经瓷器鉴定行家鉴别,即为30年代伪托之品。
有人认为,款字作伪自清同治光绪以迄民国,简直是满坑满谷防不胜防。尤其是光绪以来,无论清康熙雍正乾隆以致上溯整个明代的瓷器款字无不有伪冒者。一些鉴定者想藉瓷器绘画来辨其真伪,但是这些仿制品之绘画,有的精致到足以乱真的程度;另一些人则欲从瓷质方面进行辨伪,而伪品中瓷质之精者也能达到鱼目混珠的程度。所以有专家认为,对这些仿制品,能够加以辨伪的手段十分有限,仅能从瓷器胎釉上作一些考察。但是若非极细心的鉴定高手,也未必能够鉴别出来。因为精于制伪者,所制必有一二特点与原物相同之处,鉴定者稍不留意,就会为这伪造的一二特征所迷惑,误以为真品。殊不知此伪器另有一些明显的作伪处,竟至视而不见。可见瓷器款字辨伪确乎难矣。
清代道光至光绪初年,瓷器款字作伪的手法还不甚高明,因而较易识破。这些瓷器伪款有一基本特点,就是爱挑拣历史上稀见年号来作伪。三十年代,文物艺术品市场有一种仿越窑瓷,器底伪刻“太平戊寅”(258,三国吴会稽王孙亮年号)款字,以售伪。那时被用来作伪的较为有名的年代款字,有伪托“淳化”(990~994,北宋太宗年号)、“淳熙”(1174~1189,南宋孝宗年号)的仿磁州瓷。此外,一些历史上短命王朝或者皇帝的年号,更是作伪者追逐的目标。例如明代的“建文”(1399~1402,明惠帝年号,仅四年)、“洪熙”(1425,明仁宗年号,仅一年)、“泰昌”(1620,明光宗年号,仅一年)等,这些伪托款字瓷器不但当时甚嚣尘上,而且至今流毒甚广。80年代初,伦敦拍卖市场上一件款字“建文”瓷器收藏品,经瓷器鉴定行家鉴别,即为30年代伪托之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