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正之宝鉴定咨询电话
至正之宝是元朝顺帝,至正年间(公元1341-1368)铸造。均为大钱,用以代表交钞与纸币并行。钱体厚重,制作精良。有折十,二十,三十,五十等几型。面文“至正之宝”为端丽楷书,直读。
背穿上“古”系记江西吉安道监制;穿右“权钞”二字可作权当银钞解。穿右为币值银重,所见有“伍分”、“壹钱”、“壹钱伍分”、“贰钱伍分”及“伍钱”五种。“伍钱”即值银钞半两、铜钱五百文,为“权钞钱”之大者;径达8厘米,重120克左右,系有史以来出现的方孔圆钱。
至正之宝有几个特别之处:
一是钱币普遍称为宝,从唐朝的“开元通宝”开始,之后“通宝”“重宝”“元宝”等称谓常见,而之宝称谓极少,如川铁钱嘉定之宝。而至正钱最普遍可见的是至正通宝小平、折二至折十钱,与至正之宝不在同一体系中。
二是至正之宝个头极大,特别是伍钱,直径可达80mm以上,厚度超过7mm,不仅在元朝钱中为大,也在历代钱中排前。
三是至正之宝背文特别。背穿上“吉”字一说为吉安路(今江西省吉安市)监制,历来该钱也多发现于江西等地。左边记有“伍分”、“壹钱”、“壹钱伍分”、“贰钱伍分”和“伍钱”五种,右边记有“权钞”二字。背面文字之多,也是钱币史较为罕见的现象。
为什么元朝末年的至正皇帝要发行如此大的铜钱呢?这还要从元朝的货币制度说起。元朝主要货币并非金银铜钱,而是纸币。纸币流通经历了三个时期:中统钞、至元钞和至正钞。而纸币通货膨胀日益严重,如至元钞1贯 = 中统钞5贯;又如至元十三年每石米仅值中统钞1贯;至元钞发行时涨到旧钞10贯;至正钞发行时,则每石涨到旧钞67贯,贬值率惊人。至正十年发行的至正钞,钞面文字为“中统元宝交钞”,1贯 = 铜钱1000文 = 至元钞2贯,并铸造至正通宝钱和历代铜钱并用。后期虽还是银本位,但并能不兑换银两。此时的至正钞已经无信用可言,南方民间多私用铜钱,纸钞如废纸一般。既然纸钞无法权铜钱,则尝试发行铜钱来权纸钞,以保证纸钞的价值稳定,这就是至正之宝权钞的来由。
18年至正之宝的市场好吗?咨询电话:
至于“五钱”“壹钱伍分”等是记重还是记值?首先根据《浅说元代铜权(张庆久)》对铜权的分析,铜权记重一斤相当于现在的585克到637克,考虑到时间长久的误差,取1斤约等于现在的600克。而1斤 = 16两,1两 = 10钱,可以推算出1两 = 37.5克,1钱 = 3.75克。而根据古泉园地历次拍品所称重量的均值,至正之宝伍钱重量约为170克,贰钱伍分约为90克,壹钱伍分约为50克,壹钱约为34克,伍分约为17克。伍钱重量恰好约为贰钱伍分的2倍,壹钱的5倍,壹钱伍分的3.3倍,伍分的10倍,可见标注与重量是成正比的。考虑到流通磨损,可以大致推出至正之宝的重量:1钱 = 10分 = 34克。但至正之宝的1钱远大于元朝重量单位的1钱(3.75克),几乎有铜权的1两重了。所以此1钱非记重单位,而是记值。
因此,至正之宝即为通过铜钱来遏止纸钞的进一步贬值的反权虚值货币,其性质也是中国古币史上独有的。现在至正之宝存世极为稀少,也说明了其刚发行即作罢,并未开始流通。在元朝统治薄弱且短暂的南宋故地,红巾军在至正钱发行第二年即开始起义,南方大片土地立即被徐寿辉、朱元璋、张士诚等各路政权所占领。这个深处南方腹地的名誉大钱,也就消失在元末起义军的茫茫战海中。
据实物出土情况分析,该钱多出自江西吉安。今发二品至正之宝权钞银钱,均出自内蒙,铜钱也多有发现。依此,有两种结论:一,至至之宝权钞钱不但有银钱,也应有金钱,因据现今发现,元代铸钱也有金、银、铜一模同铸的实例,但金钱多被后人毁做饰品。以铜钱权钞行使,又称“至正权钞”。钱文书体特别俊秀流畅,与“至正通宝”一类书法相同。这类铜钱均比较罕见,价格极高,市面价值超过百万。
藏品咨询:樊经理
: QQ: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沣东新城三桥新街139号万象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