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元宝是清朝光绪年间流通的货币之一。由湖北两广总督张之洞率先引进英国铸币机器铸造银元和铜元,之后各省纷纷仿效。共有十九个省局铸造,除中央户部,地方省所铸铜元,皆在其正面上缘镌写省名。
光绪元宝是大清光绪年流通大面值货币之首,是我国首批引进海外技术的印发流通货币,对于现今也蕴藏了一定历史意义。光绪元宝中,价值高的就是广东省造的双龙寿字币:库平重一两。
津造币总厂铸造于1908年正式铸行了光绪年造造币总厂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银币,该银币铸造精良、币重和成色标准,投放市面流通后深受欢迎。银币正面中央珠圈内镌满汉文“光绪元宝”四字,珠圈外上镌汉文“造币总厂”四字,下镌汉文币值“库平七钱二分”。银币背面中央珠圈内镌蟠龙图,珠圈外上端镌汉文“光绪年造”,左右和下端环镌英文“TAI-CHING TI-KUO SILVER COIN.”,中文译为“大清帝国银币”。
造币总厂光绪元宝 万 万 345万
大清银币光绪元宝安徽库平 万 万 207万
光绪元宝京局制造 庚子库 12-18万 万 184万
浙江省造光绪元宝“浙江 万 万 176万
湖北省造光绪元宝“本省” 万 万 172.5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