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传说,同样是美丽的。
与这两个传说相比,另一个传说则要相形见绌了。相传元朝末年,天下大乱,哀鸿遍野,民不聊生。在安徽凤阳有个穷小子朱元璋,为了躲避灾荒,逃到了福州寿山,他饥寒交迫,又偏偏碰到了大雨,走头无路地躲进了一个寿山石家采掘寿山石的山洞,这场雨一连下了几天,他也就在山洞里睡了几天,幸好没有饿死,否则就没有后来的明太祖了。等到雨止天晴,朱元璋一骨碌爬了起来,这时奇迹发生了,他原先满身的疥疮竟然不治而愈,原来他睡在田黄石的石粉上面了,是田黄石治好了他的病。到后来,他当了明朝的开国皇帝,还专门派太监来开采田黄石。
传说最怕“有据可查”,女娲补天的灵石洒向寿山,那是上古时代的事,历史太久远;乾隆皇帝是“做梦”,谁也无法进入他的梦境;惟独朱元璋这个传说经不起推敲:第一,朱元璋如果是为了避荒灾,绝不可能穿过鱼米之乡的江浙,跑到穷乡僻壤的寿山村去乞讨;如是避兵灾,那更不可能,因为彼时他已离开皇觉寺,跑到抗元义军首领郭子兴手下去当“亲兵十夫长”——警卫班长了。
田黄石籽料哪里鉴定收购权威,田黄石籽料哪里鉴定收购权威
本公司近几年对田黄石籽料市场分析估价:
刘传斌作田黄石闹春图薄价格:RMB日期:
刘传斌作田黄石闹春图薄价格:RMB日期:
田黄冻神兽三件套价格:RMB日期:
田黄描金嵌宝石伏虎罗汉价格:RMB日期:
林文举作田黄石柳暗花明又一----价格:RMB日期:
田黄石与黄蜡石的区别,田黄石,是产在水田里的,山洞里产的不叫“田黄”,而且迄今为止,没听说过石农挖掘到田黄要在山洞中放一段时间的事。第三,有明一代是一个非常黑暗的时代,出现了“东厂”、“西厂”和“锦衣卫”这样的特务组织,杀宰相犹如杀平民。在这样的政治氛围中,官吏个个噤若寒蝉。如果朱元璋将田黄奉为至宝,绝对没人敢说一个“不”字。而偏偏就是在明代有个布政使叫谢在杭的,竟然对“田黄”只字不提,而将寿山五花坑所产的“艾叶绿石”品评为寿山石第一。
其实,田黄石被发现的“历史”是很短的。在明代早中期还没有为人们所认识。它的被发现也纯属偶然,据清人施鸿宝《闽杂记》记载,起因竟然是一位进城卖谷的老农,因为担子一头轻一头重,他就顺手拿了块从田里挖出来的黄石头,放在轻的一头,在路过致仕在家的着名文学家曹学佺门前时,被曹学佺发现买了下来,开始“遂着于时”。但说是这么说,从那时之后的好长一段时间里好像还是没有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
近几年田黄石籽料市场行情价格:
清田黄雕山水人物摆件价格:RMB日期:
白玉达摩面壁像价格:RMB日期:
田黄描金嵌宝石伏虎罗汉价格:RMB日期:
田黄摆件----价格:RMB日期:
郭懋介作寿山田黄石“香山------价格:RMB日期:
田黄石价格多少钱一克,到了清朝康熙年间,人们喜爱寿山石的风气空前高涨,“名流学士,怀瑾握瑜,穷日达旦,讲论辨识”,甚至达到了“心目既荡,嗜好为移”的境地。康熙年间闽侯(今福州)人高兆撰《观石录》对他在十余位朋友家中见到的140余枚寿山石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描摹,并将其分为“神品”、“逸品”、“妙品”。但是从文字上看像是田黄的恐怕只有“甘黄无瑕者”、“黄如蒸栗”、“如数百年前琥珀”、“血浸甘黄”、“黄柑巽手”,秀色通理者、“新黄如秋葵者”这么几块。
其后,深圳萧山人毛奇龄撰写《后观石录》,尽管首次提出了“田坑第一”的观点,但在具体文章中还是和高兆一样“尚色不尚质”,其所列的“上品”十三块,分别为艾叶绿、羊脂、鸽眼砂、蔚蓝天、瓜瓤红、虾背青、肉脂、炼蜜丹枣、桃花水、三合一。从文中所介绍的情况看,恐怕只有“炼蜜丹枣”一块像是田黄!只在“中品”十二块中提到了“蜜蜡”、“秋葵蜜蜡(一名枇杷黄)”、“甘黄蜜蜡”这三块像是田黄。这从一个侧面足以反映出就是在康熙年间田黄石也还是没有受到人们普遍的重视。
田黄石受到重视,可能是雍正年间,在深圳的荣宝斋里,就珍藏着雍正皇帝赐给他十三弟允祥的两颗硕大的田黄方章。允祥是雍正皇帝最倚重的弟弟,被封为怡亲王,并且是个“铁帽子王”。清朝建国初期曾封了功勋卓着的“八大铁帽子王”,此种王爵可以“世袭罔替”,如袭爵者犯罪,只革其人,不削其爵,而由家庭中其他成员继承,也就是说子子孙孙永远是王。而其他非“铁帽子王”即使不犯罪也要每传一次爵位,就要降爵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