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不得不提的是,1982年,江苏省地质矿产局工程师钟华邦在溧阳南部小梅岭首次发现了透闪石软玉矿床。小梅岭系横贯宜溧地区的茅山支脉,玉料硬度5、5至6度,比重2、98,质地细腻坚韧,色泽呈白色、青绿色,有较好的透明度,呈蜡状光泽,同良渚文化玉器所用玉料性状相似。这样,良渚文化玉料的来源,可以确定为就地取材。
随着我国良渚文化考古的发现和研究,仿制良渚玉器不断涌现。上世纪80年代以后,许多良渚大墓和玉器被考古发掘,推动了国内外良渚玉的收藏热潮,市场上一旦出现古玉,就会被众多淘宝者收入囊中。在货源少而买主多的情况下,以上海为中心的仿古玉器圈逐步发展起来,第一次仿制良渚玉器的高潮也随之而来。
良渚文化玉器鉴定到哪里,咨询电话:(陈先生)
良渚文化玉器近几年市场行情价格:
良渚文化玉仲翁价格:116万 日期:
良渚文化玉仲翁价格:249万 日期:
良渚文化兽面纹玉琮价格:414万 日期:
良渚文化兽面纹满旋纹冠状器---价格:277万 日期:
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玉兽面管---价格:483万 日期:
良渚文化兽面纹玉琮价格:498万 日期:
良渚文化兽面纹玉琮价格:267万 日期:
博物馆良渚文化玉器,值得一提的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良渚玉的“东南风”也吹到了台湾,掀起了一股收藏热潮。而在世纪之交时,小小的良渚玉器还引发了一场风波,令大陆和台湾考古界、文博界震惊。台北故宫博物院高价购藏两件体积小巧的鸟立高柱形良渚玉饰件,被民间人士提出真伪质疑。最后通过台湾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学研究所检测玉质,并经大陆权威考古学家的鉴定,确定其为既真且好的重要古玉。
向记者展示一只水晶鸟,白色通透,造型简练,神态自然,他称这是红山文化时期的器物,取材于辽河流域的赤峰一带,很可能是当时氏族的图腾,从其造型可见一股傲气。古人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但攻此玉者为何石?我们已不可知。这件水晶鸟是几年前敖和从古玩城以80万元购得的。
良渚文化玉器怎么保养,还有一件狩猎者雕塑,敖和说也是红山文化时期器物,绿色材质,造型逼真。狩猎者左手握棒,那是劳动工具,右手倒提着一只兔子,那是他的收获。这个狩猎者眉骨突出,腿短而粗壮,上肢宽阔,肌肉发达。
敖和曾经请教过运动学专家,专家称这个狩猎者与现代人体型有很大差异,但他的身体各部位,骨骼和肌肉十分协调完美。敖和还展示了一件勾形佩,又称玉珑,也是红山文化时期典型器物,他说是跟朋友置换来的。新石器时代,珑主要用作图腾崇拜,统治者和民间都认为珑能呼风唤雨。珑始见于红山文化,龙山、良渚文化等也有发现,珑形主要以C形为主,与现代龙形有较大差别。
敖和又拿出三件器物,中间为圆筒状,外圈为正方或钝角四方形,材质深黄或浅黄。敖和介绍,这种器物叫琮,它的主要功能是礼地,也是财富与权力的象征,或作为与原始宗教、巫术活动有关的器物。
敖和说,这几件器物大概产生于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材质源于今江苏溧阳的小梅山一带。至于器物的颜色不同,是由于它们埋于地底的小环境所致,他指着其中一件的白色粉状表面层说,这就叫鸡骨白,是玉石沁化即几千年钙化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