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枕是一种枕头,是中国古代瓷器造型中较为流行的一种,枕上用彩釉绘成精美的图画或题上诗句。始烧于隋代,流行于唐代以后。据说开始时是作为陪葬的冥器,以后又作寝具和诊脉之用。
宋代,瓷枕的发展进入繁荣时期,不仅器形较前代有所增大,而且装饰技法也突飞猛进,刻、划、剔、印、堆塑等技法纷纷采用,极大地丰富了瓷枕的表现力和艺术性。
枕头是人们日常起居的重要生活用具。中国古代的枕头最早是以天然石块制作的,以后又逐步扩大到使用木、玉、铜、竹、瓷等材料。其中以瓷枕的数量最多,应用最为广泛。同其它日用陶瓷一样,它是随着制瓷工艺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瓷枕最早出现于隋代(公元581~618年),唐朝时(公元618~907年)开始大量生产,两宋及金、元时期(公元10~14世纪)最为鼎盛,明清时期(公元1368~1911年)随着更为优异的制枕材料的出现,瓷枕也慢慢地退出了历史舞台。
瓷枕拍卖成交价格:
拍品名称 --成交价(万) --拍卖日期
宋 磁州窑瓷枕 --230.00万
元 磁州窑白地黑绘『吕洞宾戏牡丹』纹瓷枕 --69.00万
十二世纪前半 高丽青瓷 --57.20万
北宋 磁州窑刻花瓷枕 --43.70万
孩儿瓷枕 --37.21万
2000年以后,随着人们对瓷枕艺术价值的认同,瓷枕的整体价位再一次上涨,尤其是宋元时期的瓷枕精品,是收藏家们追逐的重点。2005年10月,一件明嘉靖青花莲叶美人图瓷枕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成交价是100万元港币。2008年11月,一件明嘉靖影青镂空瓷枕的成交价是200万元人民币。而到了2010年12月,一件宋代定窑孩儿瓷枕以380万元人民币的高价成交,打破了瓷枕的拍卖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