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的又一大巅峰
在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珐琅彩瓷是极为名贵的品种,也是我国陶瓷装饰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尤其在清代,珐琅彩瓷一直是专为宫廷御用而特制的一种精细彩绘瓷器,更是“庶民弗得一窥”的御用品,其瓷质细润、色泽鲜艳,与宋汝瓷、元青花并驾齐驱,被称为“世界上最奢侈的艺术品”。据天津博物馆器物部副研究员高英爽介绍,珐琅工艺始于明代。明代时,出现了一种新兴的特殊工艺品,它是在铜胎上,以蓝为底色,掐以铜丝,填上红、黄、蓝、绿、白等几种色釉烧成的精致工艺品。由于其蓝色在明景泰年间非常好,因此有“景泰蓝”之称。 到了清代前期,从国外进口了与景泰蓝相似的金珐琅、铜珐琅等物品。当时国内也盛行在铜、玻璃料和瓷器等不同质地的胎上,用进口的各种珐琅彩料描绘而成的珐琅彩器,其中在瓷胎上绘画的称“瓷胎画珐琅”,也就是驰名中外的珐琅彩瓷器。总的来说,在清代,珐琅彩瓷的制作极费工时,成本极高,产量很小,且全部由皇家垄断,民间没有留存。如今,存世的珐琅彩瓷珍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北京故宫等少数博物馆之外,尚有少量零散收藏在世界各地博物馆和私人手中,均极为罕见。2005年,一件高仅为十几厘米的乾隆珐琅彩古月轩题诗花石锦鸡图双耳瓶以1.15亿港元成交,这在当时的古玩界掀起了一股珐琅彩瓷瓶热。天津博物馆里的这件清代珐琅彩芍药雉鸡图玉壶春瓶与那件拍卖的瓷瓶大小相近,造型及纹饰更为精细,可以想见,其珍贵程度之高,实为文物之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