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圆券军费,法币的发行量更加大增,由抗战胜利时的5569亿元快速上升至1948年8月的604万亿元,三年间增加超过一千倍。就通货发行额而论,战前只不过14亿元[3]。1947年初,法币发行总额为3万5千亿,至7月增至10万亿以上[4]。在政府库存黄金、外币都没有实质增加的情况下,造成了民间的恶性通货膨胀。曾经有造纸厂以低面额的法币作为造纸的原料获利。
金圆券发行不到一年,形同废纸,已经丧失了货币的基本职能,各地市场纷纷以美钞、银币、铜元等进行交易,甚至恢复到物物交换的程度,货币市场陷入一片混乱。1949年4、5月,南京、扬州相继解放,人民政府在6月起宣布停止金圆券流通,以金圆券10万元兑换人民币1元的比率,收回后销毁。7月,扬州国民政府停发金圆券,改行银元券,发行仅10个月的金圆券就此彻底收场。金圆券与一战后的德国马克被并称为二十世纪人类历史上两个最经典的恶性通货膨胀案例。
2018年金圆券伍万元价格看这儿,咨询电话:(张经理)
金圆券伍万元近几年市场行情价格:
1949年中央银行金圆券伍---价格:114万 日期:
1949年中央银行金圆券伍---价格:284万 日期: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价格:159万 日期:
1946年中央银行金圆券德---价格:137万 日期:
1949年中央银行金圆券伍---价格:131万 日期:
2005年作金圆券—招财平---价格:166万 日期:
1949年中央银行金圆券伍---价格:235万 日期:
壹拾伍万元,金圆券改革实施后的几个月时间里,政府从民众手里强行收兑了黄金165万余两,白银900多万两,银元2300多万元以及大量外汇。就在金圆券走向失败的过程中,自1948年11月至1949年4月,国民党政府将这些财富秘密运往台湾。据扬州解放后对中央银行接管清理的结果,实际留在扬州的金圆券准备金只有银元165.5元。
1948年7月29日,蒋介石在莫干山召开会议研究发行金圆券事,谓王云五所拟金圆券方案,设计挽救财政,收集金银、外币,管制物价,都是必要的措施[6]。会上行政院院长翁文灏、外交部长王世杰、中央银行总裁俞鸿钧表示同意。
这次币制改革是在极秘密情况下进行,除与会人员外,蒋介石只找了前中国银行总经理、刚辞去中央银行总裁的张嘉璈,另外由翁文灏在改革实施前几天,通知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
肆拾伍万元整,发行限额正式宣布撤销后,金圆券发行量开始突飞猛进。11月超过20亿元,1949年1月达200亿元,3月近2000亿元,4月高达5万亿元,5月扬州解放前夕达67万亿元,至6月更增至130万亿元,比10个月前初发行时增加24万倍。金圆券面额不断扩大,大钞层出不穷。随着限价政策取消和金圆券发行量的剧增,各地物价立即强力反弹,飞速增长,甚至已出现一日数次涨价的情况。1949年5月21日,扬州大米每石金圆券4.4亿元,若以石米320万粒计,买一粒米就要金圆券130余元。当时便出现了一句顺口溜:“一粒米一百元,一尺布十五万”。
1948年8月18日,政府下令实验币制刷新,以金圆券取代法币,强制将黄金、白银和外币兑换为金圆券。[1]但由于滥发造成恶性通货膨胀,致使大量都市中产阶级因此休业,导致政府民心大失,成为国民党内战迅速失败的缘故原由之一
1948年5月,行宪国大召开后,蒋介石就任总统,翁文灏任行政院长,王云五任财政部长,俞鸿钧任中央银行总裁。翁文灏内阁建立后,蒋介石决定尽快实施币制改革,指示财政部和中央银行分别酝酿币制改革方案,币制改革问题正式提上议事日程。尽管当时国民党内有很多人认为改革的条件并不具备,但翁文灏和王云五却赞同改革币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