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蓝,历史上称为珐琅器,工艺上称为“铜胎掐丝珐琅”,是北京著名的传统特种工艺品。在明朝的景泰年间(1450-1457),这项工艺已经十分成熟,尤其是蓝釉料有了新的突破,像蓝宝石般浓郁的宝蓝,高贵华美,所以,被称为“景泰蓝”。到现代,虽然景泰蓝的工艺品已是各种色彩具备,但仍然沿用着“景泰蓝”的习惯称谓。
景泰蓝是中华艺术瑰宝,在明清时期代表权利与地位的象征,为皇室独享,昔日皇宫视景泰蓝为镇殿之宝,工艺流程复杂,传统的制作方法已经逐渐消失,这收藏景泰蓝收藏稀缺的原因之一。
景泰蓝瓷器珐琅彩瓷器是中国陶瓷业发展的鼎盛时期,而它也向我们展示了康雍乾三代的盛世景象。著名古瓷专家叶佩兰女士对珐琅彩瓷器做过如下评价,“宫廷秘藏,制作不易,传世极少,难以估量其价格”珐琅彩瓷,曾作为皇家的御用瓷器,在中国瓷器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力,因珐琅彩瓷器的烧制难度极大,制作成本昂贵,因此到乾隆朝就停止烧造了,所以流传至今的珐琅彩瓷器总数不超过千余件,可谓弥足珍贵。
悠悠岁月,浩瀚的历史长河披着神秘的面纱诱惑着世人去揭开,华夏文明似璀璨的明星在历史长河中闪耀,回望古,就如陈年的酿酒令人如痴如醉。我们不仅佩服华夏文明的缔造者,也感恩传承者让我们还能看到并惊叹。明清两朝历经百载,文化至今让世人敬仰,其中诞生了富丽堂皇的景泰蓝工艺文化,景泰蓝又名铜胎掐丝珐琅,是一门仅为帝王家享有的独特工艺
在2008年一对高28厘米的清乾隆“掐丝珐琅多穆壶”以9072万元人民币成交,创造了中国珐琅器即景泰蓝的世界纪录。多穆壶是藏族人民盛酥油茶的器皿,此件“掐丝珐琅多穆壶”是清乾隆年间宫廷造办处精心制作的宫廷陈设品,造型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体现了藏、蒙、满、汉各族的团结一致。铜质精纯,釉质细润,为清乾隆时期宫廷御用精品在2008年一对高28厘米的清乾隆“掐丝珐琅多穆壶”以9072万元人民币成交,创造了中国珐琅器即景泰蓝的世界纪录。多穆壶是藏族人民盛酥油茶的器皿,此件“掐丝珐琅多穆壶”是清乾隆年间宫廷造办处精心制作的宫廷陈设品,造型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体现了藏、蒙、满、汉各族的团结一致。铜质精纯,釉质细润,为清乾隆时期宫廷御用精品.
相关搜索
景泰蓝收藏
景泰蓝手镯
清朝景泰蓝
景泰蓝香炉
景泰蓝拍卖纪录
饕餮纹景泰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