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近年来佛像价格已出现了较大涨幅,但与书画、瓷器、玉器等相比,佛像艺术品还属于未暴涨的收藏品,其价格也还远远没有到位,从投资角度来看,佛像收藏应该还具有较大的升值空间。另外,今年春拍,佛像艺术品拍卖再次火爆,表明随着艺术品拍卖市场的调整逐渐进入尾声,国内佛像收藏已经再度升温,这或预示着佛像艺术品有望成为下一个引人瞩目收藏热点。
虽然,从拍场表现来看,汉传观音造像和藏传造像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但业内专家表示,随着对汉传佛像研究的日益深入,这类制品未来的市场潜力不容忽视。从近期来看,多件汉传金铜观音造像以较高价格在拍场获得成交。在2012年古玩文化艺术品交易春拍中,一件铜鎏金杨柳观音以高出估价近两倍的402.5万元成交。杨柳观音又称药王观音。此件造结跏趺坐,左手托净水瓶,右手当胸以拇指和中指结合持执杨柳枝,作抛洒甘露的手势。它通体鎏金,实为明代中晚期汉地观音造像精品。
黄铜佛像快速出手 咨询热线: :(彭经理)
黄铜佛像近几年市场行情价格:
清乾隆黄铜漆金四臂准提佛母---价格:279万 日期:
黄铜镶金错银嵌红铜释迦牟尼---价格:278万 日期:
14世纪黄铜吞米·桑布扎像---价格:232万 日期:
黄铜嵌白银红铜释迦牟尼佛像---价格:382万 日期:
13th黄铜嵌白银红价格:312万 日期:
1415世纪黄铜四臂观音-----价格:224万 日期:
14世纪黄铜莲花手菩萨像-----价格:142万 日期:
为什么有实心的铜佛像,至于藏传佛像,郑华星认为,从唐代文成公主入藏,汉藏文化就产生了一次空前的融合,因此,7世纪至8世纪的西藏造像有着极为明显的唐人审美风尚。不过总体而言,藏传佛像在14世纪前主要还是受印度、尼泊尔风格的影响,到元朝之后与中原的关系加强,体态、面容、服饰上才进一步融入中原的审美元素。到明永乐年间,宫廷御用的尼泊尔佛教造像工匠曾达到三千多名,占据了明代宫廷造像队伍总人数的60%,他们与汉地技艺精湛的匠人一起,开创了合金铜技术,创造了一个蔚为壮观的佛教金铜造像时代。
广州古玩古玩交易中心的相关人员认为,从佛像的艺术价值来看,明清时期的佛像工艺登峰造极,甚至连现代先进的工艺都不能与之比拟。佛像的历史、艺术以及文物方面的价值也决定了其市场价格的高昂。因此也制约了这种真正收藏宗教类、铜佛造像收藏家的数量。
广州古玩古玩交易中心的专业人士提醒:海外和国内藏家审美的品位也大不相同,前者热衷于高古佛像、汉传佛像,在欧美拍卖市场中,也是北齐、北魏、隋唐时期的佛像占据主流,而国内藏家则热衷于追逐明清佛像,特别是宫廷佛造像。
2000年以后,国内佛像收藏才开始启动。2001年香港佳士得拍卖的永乐御制鎏金铜释迦牟尼佛仅以227万港币成交,国内反应冷淡;但随着中国艺术市场的发展和人们对艺术品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金铜佛造像艺术的价值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和挖掘,金铜佛市场开始得到持续开发。
明代风格释迦牟尼铜像,明代十分推崇藏传佛教,藏传佛教造像的制作在帝王的扶持下,在宫廷中得到了大力发展。仿效元朝,明代在宫廷专设造像机构,称“佛作”,隶属于“御用监”,制作藏式佛像。在当时赐封和西藏僧侣的朝觐活动中,朝廷便经常以宫廷制作的金铜佛像作为重要礼品赏赐或馈赠给西藏宗教上层人士。在明代宫廷佛教造像中,以永宣两朝的制品为。从现存实物看,这两个时期造像的艺术风格和手法基本一致,都是在西藏定型的造像模式基础上融入内地传统审美情趣、表现手法和工艺特点,是汉藏艺术完美融合的艺术模式。
其具体表现为:造像躯体浑厚,造型敦实,体态优美大方,面相宽平,双目平直。衣纹都采取内地传统的写实手法,有较强质感,工艺上采取内地传统的失蜡法铸造,胎体厚重,表面都镀金处理,金质纯厚,亮丽悦目。莲座处都有封藏。
相比于汉传佛教观音,藏传佛像中观音像的种类显然要复杂一些。而在拍场上,出自清代宫廷的藏传观音造像近年来也有不俗表现。在2011年古玩文化艺术品交易春拍中,以460万元成交的清乾隆自在观音是目前成交价的清代金铜观音造像。此件自在观音舒展自在的坐姿,与佛性自如的内涵实现了完美的相合,出色地突现了观音流畅的线条和优美的身段,具有鲜明的清乾隆宫廷造像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