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欣赏这件国宝级文物的浪漫造型及写实制作工艺:一个四足挺立,张口作嘶鸣状的高大健壮骆驼,骆驼造型雄健优美,驼身为白色彩釉,颈部上下和前腿上部的长毛及尾部均涂以赭黄色。骆驼四腿强劲有力,挺颈昂首,张口嘶鸣。驼背上垫一块椭圆形的蓝边毯子,上有木质驼架平台。台上又铺搭有一块多彩长方形菱纹蓝须边毯子。
“胡人”是古代汉人对西北少数民族的称呼,并扩而大之,涵盖中亚、西亚等少数民族与国家。由长安通向中亚、西亚以至于阿拉伯的丝绸之路是中国对外交通、贸易的重要纽带,唐代时这条商路更加繁荣,商队络绎不绝。骆驼是商客的坐骑,也是托运物资的工具,被称为“沙漠之舟”。墓中以胡人牵驼俑作为随葬品,是对唐代现实生活的生动反映。
唐三彩骆驼胡人鉴定估价去哪里可靠,咨询电话:(袁经理)
唐三彩胡人牵骆驼俑,唐代胡俑,彰显当时洛阳的繁华
“丝绸之路与洛阳”展厅的最后一个展柜里,摆放着各种各样的胡俑。这些胡俑均出自洛阳发掘的唐代墓葬,有的是唐三彩制品,有的是彩陶,通体高度不过30厘米,个头较高的约有50厘米,但无论高矮胖瘦,它们的模样都和中原人有着很大的区别:深目高鼻,浓髯曲发,或头戴尖顶帽,或身穿开领衣,或手执胡瓶……各种各样的异域特点清晰地呈现在它们身上。(如图)
她身着长袖团花长袍,秀发低绾,搭于前额,这是唐代女性中流行的被称作“乌蛮髻”的发式。只见她右臂上举至胸前,左臂长袖舒展,甩在身后,头微微上扬,精神饱满,好像正在演唱优美的歌曲,生动地再现了当年大漠丝路的民俗风情。仿佛漫长的“丝绸之路”不再只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苍凉景象,而洋溢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大器写照。
唐三彩骆驼载乐俑,唐代的墓葬中发现这么多的胡俑,也从侧面向我们展示了当时洛阳城的情景:胡人们牵着骆驼,沿着丝绸之路来到洛阳,与汉族杂居,在洛阳娶妻生子……那时的洛阳,或许便是今日中国之上海、美国之纽约!
洛阳博物馆陈列部工作人员孙章峰介绍说,洛阳唐墓中出土的三彩胡人俑很多。在唐三彩胡人形象中,尤其以牵马俑和牵驼俑最多,也最为生动,这说明胡人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使者。
今天的洛阳正在努力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真正的国际化到底是怎样的?如果您来到洛阳博物馆的“丝绸之路与洛阳”展览中,看看那些深目高鼻、长相各异的胡人俑,看看那些高大健壮的唐三彩骆驼,或许便会发出感慨,盛唐时的洛阳,可是标准的“国际范儿”呢!
这件骆驼载乐俑形象逼真、色彩艳丽,是现有唐三彩器物中最精彩的一件。也是盛唐“丝绸之路”中西文化交流的见证,它不仅使我们可以想象大唐长安当时的繁荣景象,还可感受到唐朝开放的气魄和巨大的包容能力。唐王朝派往西方的通常是一个庞大的使节团,他们持有符节,携带国书和大量的丝绸、黄金及生活用品,还有歌舞乐团等,使中外文化艺术交流出现了空前的盛况。同时这件载乐俑也被看做是盛唐时期的一幅社会风情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