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古瓷收藏界的元青花热持续升温,国内市场上和收藏家手中的“元青花”成百上千甚至数以万计地出现,真假争论搅得许多古瓷爱好者一头雾水。随着2005年7月12日伦敦佳士得拍卖会上一声槌响,价值约2.67亿人民币(按当地当日汇率牌价折算)的“鬼谷子下山”图元青花大罐被美国华尔街企业家夺得。时隔几年2011古玩文化艺术品交易秋拍一件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以6.8544亿元成交,再次推动了元青花市场的又一个高潮。
一位常在古玩市场看行情的藏友告诉记者,他在市场上淘得的瓷器,价格的都不超过千元,其中很多都在三五百元上下。但只要是看准了“下手”,即便是两三百元买进的货品,也有不小的利润空间。他认为,一般的民窑瓷器在市场上往往百余元就能买到,门槛并不高,投资风险相对较低,而且目前正处于上升期,非常适合中小投资者进入。
明清瓷器收购快的公司,咨询电话:(陈先生)
明清瓷器近几年市场行情价格:
青花花卉纹执壶价格:185万 日期:
松石绿地粉彩“福寿呈祥”灯---价格:252万 日期:
御制霁蓝描金御题莲诗粉彩堆---价格:296万 日期:
绿地粉彩花卉瓶一对价格:253万 日期:
青花花卉纹执壶价格:241万 日期:
青花花卉纹执壶价格:104万 日期:
珊瑚红地粉彩九秋碗一对价格:237万 日期:
清代民窑瓷器2016价格,青花瓷为元景德镇窑代表瓷器,这是两种极具特色和名贵的品类。青花着色力强,呈色稳定,纹饰永不褪脱,且风格幽靓典雅,素净秀丽。光润透亮的青花釉与素雅明净的白胎巧妙配合,互相衬托,颇具中国水墨画之特色,并且标志着由素瓷转为彩瓷的新时代的到来;元青花以其多层次,满画面,主次分明的装饰特征和以彩绘为主兼刻、划、印花的装饰技法,为我国陶瓷艺术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二十世纪的成化鸡缸杯拍卖,有资料显示只有七次,且都是出自苏富比,六十年代有一次,七十年代有两次,八十年代有三次,九十年代则仅仅有一次。八十年代仇炎之旧藏两件成化斗彩鸡缸杯分别在香港苏富比1980年秋拍“太仓仇氏抗希斋珍藏瓷器专场一”和1981年春拍“太仓仇氏抗希斋珍藏瓷器专场三”出现,除了拍岀528万港币的"捡漏儿"鸡缸杯之外,另一件成交价也达到418万港币。而香港苏富比1999年春拍第409号拍品就是其中一件,再次上拍,成交价达到2917万港元,成为当时中国古代瓷器在拍卖市场上的成交价纪录。根据现有的资料显示,这只1999年创纪录的“斗彩鸡缸杯”正是今年春拍再次出现在香港苏富比的玫茵堂藏品。
在有关寿纹饰的装饰中,常常与神话人物、象形文字组合使用凸显寿庆文化主体的是桃子。《神异经》载“东方有树高五十丈,各曰桃,其子经三尺二寸,和羹食之令人益寿”。釉色素净淡雅,寓有“福寿双全”之意。桃在中国文化中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诗经》中有桃夭篇,“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树在中国古代典籍中出现较早且充满神奇、浪漫的色彩,于是桃也衍生出一些神奇的意义。比如传说中避邪功能的桃木剑、“总把新桃换旧符”中用于避邪的桃符等意象。整体而言,明清瓷器上的寿文化题材与构图汪洋恣肆、富丽堂皇,或小家碧玉,或大家闺秀,或舒朗俊奇,或浓墨重彩,共同构筑了我国传统寿文化的审美艺术与精神内涵。
清青花瓷器发色的特点,寿星是传统文化中经典的形象,又被称为南极老人星,主寿考,虽为民间瓷器装饰的常见题材,但是明代正德、弘治年间,也被用以青花瓷官窑。具体而言,寿星的额头又高又大,以显示长寿之相。同时,在盘、碗、罐中多采用开光技法,书写长命富贵,同时彰显主体纹饰南极老人图。这在整体上反映了当时寿文化装饰已经作为人们寿庆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通过不断发展变化的方式,满足人们祝寿活动的需求。
市场化、国际化这条路对中国瓷器艺术市场来说仍显得有些“可望而不可及”,不过这一市场的火热气氛已经引来金融机构的青睐。近年来,瓷器拍卖市场频创新高的成交价,更引起了人们对瓷器投资的兴趣与关注。一直以来,在大多数中国人眼里,但凡皇帝用过的东西,就是好东西。当然,在封建王朝时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皇帝确实占有着最古玩的文化艺术资源。而明清官窑瓷器,特别是康雍乾的精品、名品,数量有限,而且很多都进了博物馆,因此一旦有藏家愿意换手,必然引发人们的极大兴趣。譬如鸡缸杯,据说有18件,而仅有4件在私人藏家手里,既有稀缺性又有博物馆藏品可对照,使得藏家对其价值很有信心,并形成一定的攀比心,因此更容易产生高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