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 主要为害根部,病原线虫寄生在根皮与中柱之间,致根组织过度生长形成大小不等的根瘤,新生根瘤乳白色,后变黄褐色至黑褐色,根瘤多长在细根上,染病严重的产生次生根瘤及大量小根,致根系盘结,形成须根团,老根瘤多腐烂,病根坏死。根系受害后,树冠现出枝梢短弱,叶片变小,着果率降低,果实小,叶片似缺素,生长衰退等症状,根受害严重的叶片黄化,叶缘卷曲或花多,无光泽,似缺水,后致叶片干枯脱落或枝条枯萎乃至全株死亡。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原线虫主要以卵或雌虫越冬,翌年当外界条件适宜时,在卵囊内发育成熟的卵孵化为1龄幼虫藏于卵内,后脱皮破卵壳而出,形成能侵染的2龄幼虫活动在土壤中,遇有柑橘嫩根后2龄幼虫即侵人,在根皮与中柱之间为害,刺激根部组织在根尖部形成不规则的瘤状物。在根瘤内生长发育的幼虫再经3次蜕皮则发育为成虫。雌雄虫成熟后开始交尾产卵,该线虫在华南一带完成上述循环约50天左右,一年可发生多代,可进行多次再侵染。初侵染源来自病根和土壤,病苗是重要传播途径,水流是短距离传播的媒介,此外,带有病原线虫的肥料、农具、人畜也可传播。该病在通气良好砂质土中发病重,在通气不良的黏重土壤中发病轻。品种间虽有差异,但常见品种均可感病,缺少免疫品种。
防治方法 (1)培育无病苗木,前作选择水稻田或禾本科作物。
(2)对发病轻的苗木,用50℃温水浸根10分钟然后栽植。
(3)病区播种育苗或栽植新柑橘时可以用线必治倍液对树穴进行淋灌,耙碎后开穴栽植。
(4)橘园中发现零星病株要马上防治。把树冠下6cm左右深的表土挖开,用线必治稀释液充分浇透防治效果更佳。
线必治订货电话: 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