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类扁壶,据器形、尺寸、轮花,各可二分两式,也有无款及署宣德年款两种。此扁壶之形,属壶身略高、器口较形修长一类,一般无款,年代应较早,或乃永乐年製。另外一类,尺寸较小,器口丰腴若梨,多落宣德年款,年代应略晚。然而,两种器形皆有书款及无款之例,永宣二朝,大有可能两式兼製,难以单凭外形辨其年代。
明宣德 釉里红三鱼纹高足盃
估价 — 港币
这件盃,共绘鱼三尾,两相随,一相对,简洁灵活,全无枯燥乏味之感。赏盃鱼,閒时把玩,两两一双,或相望、或相逐、或相别,仅此一笔,顿添生气。中华艺术,博大精深,方寸间,便可尽收天地,广纳百川。此盃艺风,清素简当,禅意甚浓,时之文墨。
工匠在此高足盃上,以铜红釉料,于釉下妙饰游鱼三尾,形简趣真,如此神技巧工,乃宣德御窑绝艺,他朝虽有类作,纵力试,犹未逮。瓷盃之三鱼纹及相关之三果纹,冰清秀雅,简素无华,历代不曾所见,属宫廷御製上乘之作。铜红器,製之不易,火熄处,赤窑初开,见鲜红艳美,似朝霞,彷若天际一抹烧云者,方为上品。此类艺风,非宣德一朝独创,古已有之,举盃品瓷论春秋,艺海观涛时,梦溯前缘。
永乐一朝,釉里红、铜红釉器,烧製严格,筛选苛刻。正如此,御出之品,日趋成熟,渐达官器标淮 。
清乾隆 青花龙凤云蝠纹鸠耳方壶
估价 — 港币
清朝由关外的民族入主中土建立,为证正统,清朝历代皇帝崇尚古器,渴求以吉光片羽施天子恩威。所以在清朝有不少仿古青铜器的造型。据清宫档案所述,乾隆帝命造办处匠人参古籍、效古法。论及器型、纹饰,此方壶颇见青铜时代遗风,尤显周朝(约公元前年)尊彝之气韵。
本件方壶耳部塑造仅剩抽象轮廓,兽眼以几何纹代之,独角尤硕,别具奇趣。方壶前腹之正面龙纹也由周朝雏形演变,初为明代瓷器作饰,甚受乾隆帝所喜。乾隆一朝,多见器身较硕、绘威严云龙纹者。绘凤技巧颇得翎羽纤柔之态,与龙鳞相反相成,犹如青花胭脂红器上所见。
清乾隆 粉彩双螭耳百鹿尊
估价 — 港币
这件粉彩百鹿尊富丽宏伟,气势浩然,属清代景德镇御窑厂所造最精采之作,细观可见乾隆帝其人与治国之道。如此华美大器甚为珍罕,仅製于雍正至乾隆初年督陶官唐英领导下之御窑,后不复现。
器身环绘山林通景,宛若一幅设色画卷,百鹿穿梭其间,寓意吉祥。鹿音同「禄」,松树桃枝象徵长寿,意即百禄高寿,祥瑞满溢。
清乾隆 粉彩开光题御製诗花卉纹撇口瓶
估价—港币
这件撇口瓶当属乾隆御窑製瓷工艺精巧卓绝之典范,所製甚少。开光花卉结合御製诗,似将绢裱画轴移至瓶身,匠心独运。白地锦文繁複华丽,开光诗画文心内秀,两相呼应,独具一格,尽现乾隆皇帝之艺术品位与文学造诣。
瓶上所题四首御製诗皆录于《四库全书》之《御製诗乐善堂全集定本》,卷24,页15-16。此集所录皆乾隆尚为宝亲王时所作。此四首原为题蒋廷锡(年)画屏五景,咏苍松牡丹、黄蜀葵、荷花及梅花,皆御题。然此瓶四幅花卉却为黄蜀葵、牡丹、菊花及石榴花,与诗中所咏略有不同。
此瓶纹饰之华美富丽,得于其设计之巧思妙用,缠枝锦地衬开光白地花卉并御製诗,前者绚丽盛放,后者内敛雅致,对比强烈,互为衬托,可见乾隆奢华与传统兼容并蓄之艺术品位。本品远观似有粉红地之感,然近视方知为矾红绘细密锦纹于白地之上而成,既觉观感意趣盎然,又歎工艺超凡精湛。口沿、瓶颈、圈足及开光複以鎏金勾勒,也增加其耀眼夺目之感。
(文章源自网络 版权属原作者)
温馨说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同类公众号转载本刊发布文章,敬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