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整个大明。都是在缺银时代度过的。分以下二种:
1.市场缺银:从朱元璋到万历时期。市场经济一度萎缩到以物易物程度。前期因为元朝的掠夺。后期是因为商业的发达需要大量的金银来流通。
2.政府缺银:因为不合理的商业税。政府无法从日益发达的商业以及海贸中收取税收。而只能从贫穷的农业来获取政府的维持。。这是后来农民起义不断的原因。也导致明朝没有能力能组织二十万以上的对外战争规模。因为政府没钱。而商人富裕,比如晋商八大家,海匪郑芝龙等一年纯收入大于政府收入。
明英宗时政府开始承认白银为法定货币,到明朝后期,政府税收只要白银。明清时期,民间有藏银的习惯(得到的白银不是再进入流通领域,而是做成金属器皿收藏起来或者埋入地下),所以再多的白银进入中国,很快就从市场上消失了,这种和民间对白银的衷爱和中国本身白银产量低下的现实,使中国需要大量进口白银。
明朝时期,一度也发生过以物易物的情况——具体时间我忘了。这个情况从隆庆和议后开始扭转,记得是开放了海禁,中国的对外贸易蓬勃发展,从东印度公司的纪录来看,天量的西班牙银币和后来的升级版——墨西哥鹰洋由于外贸涌入中国。而这种暂时性的白银溢出让明帝国的执政者开始琢磨一件事儿要不要改变货币本位呢?
自此,江南地区,资本主义萌芽正式出现了。我有一个奇葩的定义,及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其动力可能还不是先进技术(北宋有过把先进的织机仍在实验室里的奇葩行为),而是依托于大量贵金属流入后的现代金融体系的建立。这就是西班牙给西欧做嫁衣的全部过程——西班牙横扫拉丁美洲的抢劫行为造成了欧洲的贵金属流入,而这个历史细节非常致命——金融体系得以完善,贵金属本身承担了投资的媒介,以及社会经济预期的物质基础,从而让西欧地区以不可思议的速度繁荣起来。
以上是西班牙银币的全部细节,以此推理,可以想见,清朝时期,中国流通的白银仍然是以西班牙银币为主的——这是明朝贸易的产物。所以,赔款时使用这种货币也就不奇怪了。
因为当时西班牙占领墨西哥和秘鲁等垄断了80% 全世界白银生产量,当然后来因为各种原因没落了。从明朝开始,中国从纸币系统变成以白银为主的交易系统,那边拉美生产的全世界大约80%左右的白银后来都被西班牙人带到他的殖民地菲律宾的马尼拉交换到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