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两银币,系1867年由上海工部局委托香港造币厂所铸。正面主图是龙纹、四周环书“上海一两”汉字,背面主要为英国皇冠和国徽、四周环绕英文“上海一两”、铸地“香港”、银币成色与铸造年份。这种银币的正面分有芒纹和无芒纹两种,并有光边和齿边的区别,存世以枚为计。
1859年港督罗便臣上任后,为推广香港贸易及取代来源不稳定的鹰洋,积极争取在香港发行货币。经核准即制定条例,向英国购置机器于1866年5月7日正式开张。香港造币厂在规划之初,原本是想以该厂制造的银元占地利之便来取代墨西哥银元,但港府错估情势:民众倾向使用熟悉的货币。中国百姓的保守特性,对新制的香港银元并未立即接受,这座耗资四十五万元的造币厂开始营运后又逢景气低迷,月收入只有一万元。当新任港督麦当奴了解到这座造币厂的规模远超出其自身需求时,就想要把产品卖到中国,并企图垄断市场以谋取利益。
经十几年来的收集以及研究、学习、考证,上海一两无芒纹银币存在实重一两的样币(直径43毫米重量38.6克)银币的币面文字和图案设计风格,真品皆存世珍罕。
1859年港督罗便臣上任后,为推广香港贸易及取代来源不稳定的鹰洋,积极争取在香港发行货币。经核准即制定条例,向英国购置机器于1866年5月7日正式开张。香港造币厂在规划之初,原本是想以该厂制造的银元占地利之便来取代墨西哥银元,但港府错估情势:民众倾向使用熟悉的货币。中国百姓的保守特性,对新制的香港银元并未立即接受,这座耗资四十五万元的造币厂开始营运后又逢景气低迷,月收入只有一万元。
当新任港督麦当奴了解到这座造币厂的规模远超出其自身需求时,就想要把产品卖到中国,并企图垄断市场以谋取大利益。1867年香港造币厂刻模试制了一套样币,为要更易被中国政府接受,正面采用象征中国帝王的龙形图案。同时以上海是重要新兴港埠,误以为采用上海平法有助销量,因此文字使用“上海壹两”,可能错认上海通用的规元含银九八,将成色定含银982;其重量则为566格令(合36.67克),系与漕平一两同。在考虑平衡对等原则下,背面是英国皇室及嘉德勋章图案(Royal Arms and Garter)。样币送了一组到北京但未被认可,此套样币泉界习称“上海壹两”。
这就是上海一两的来源,这枚珍稀的银元“上海一两”,直径:3.9cm。正面主图是龙纹、四周环书“上海一两”汉字,背面主要为英国皇冠和国徽、四周环绕英文“上海一两”、铸地“香港”、银币成色与铸造年份。这种银币的正面分有芒纹和无芒纹两种,并有光边和齿边的区别,存世以枚为计。藏品是带光芒纹的。
如果你有类似藏品,或者玉器,瓷器类的需要鉴定或出手,请联系我,吴经理(同号),公司地址在重庆红旗河沟国际商会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