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景泰蓝”早已成了掐丝珐琅工艺的俗名,一提起这个古色古香的名字,人们就会想到通体金丝彩釉、富贵气十足的金属胎掐丝珐琅器。
但据专家考察,明景泰年间的许多掐丝珐琅器并非当时烧造,而是前代器物的改造。这件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象耳炉就是景泰年间改造的元代珐琅器,炉的錾花内胆、底足与两只卷鼻象耳才是景泰朝工匠的后配。景泰朝的工匠借元代珐琅的高品质为自己在中国工艺史上赚得了“景泰御前作坊之珐琅”的美誉,以至金属胎掐丝珐琅也被冠以“景泰蓝”之名。然而其中相当一些其实是改造过的元代珐琅器珍品,比如故宫这件精彩的掐丝珐琅炉。
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象耳炉 免费鉴定 私下交易价格 市场部康经理:
画珐琅起源于西欧法国,于16世纪由欧洲商人及传教士经广东传入中国,最早在广东制作,广东称作“烧青”或“广珐琅”“洋珐琅”。这种失常精巧的技术一进入中国便遭到皇帝的喜爱与重视,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帝皆于北京皇宫造办处及广东两地建立珐琅作坊,并屡次从广东选送优秀画珐琅工匠进京效能,许多出产,所作珐琅制品皆供皇室享用。珐琅制品在清朝康、雍、乾三代曾达鼎盛,后历经晚清国衰、民国战乱,渐趋稀少。北京以掐丝珐琅(俗称景泰蓝)为长,广东以画珐琅为长,南北两地技术各有特征。同为中国传统珐琅技术的两大瑰宝,尽人皆知。北京知名传统技术品之一。以红铜制胎,后在胎土敷一层白釉,烧结后用釉颜色绘,经二三次填彩、修正后再烧结、镀金、磨光而成。外型典雅,纹饰细腻,颜色娟秀。从技术上可分为两大类;一是胎体錾花配饰;一为不錾花配饰。前者属高档艺术品,后者为广泛品。商品大多数为有用的瓶、盘、碗、罐、碟、盏,或盘套的酒具、烟具;少部分则是炉、 鼎、斝、爵、熏、挂屏、插屏等装饰品。北京烧瓷,相传在明代弘治年间,由西洋传人中国。现能看到的最早烧瓷著作,是清代康熙年间的商品。乾隆时间为盛期,技艺获得全面提高,种类增多,并具有浓郁的民族特征。北京烧瓷,在技术上近似景泰蓝,在装饰上又有瓷器的容颜,所以它既具有景泰蓝厚重、正派的特征,又有瓷器明媚、清雅的容颜,然后构成了它独具一格的艺术特征。
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象耳炉 免费鉴定 私下交易价格 市场部康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