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厕所的系统研究
设计是协调人、物、环境之间关系,并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今天,在中国社会重大转型的关键时期,设计所面对的主要问题比以往更复杂——生态环境危机、资源枯竭、食品安全、文化多样性、城乡关系等一系列问题,成为设计师无法回避的挑战。对此,单一物质化的产品、建筑、景观等设计已经难以奏效,只有从系统的角度进行整合设计,才可能真正解决问题。
厕所系统设计的目标,应该是在对环境影响程度低前提下(更进一步,废弃物处理应该从无害化到资源化),有效满足人们如厕的生理与心理需求,同时获得可持续运营能力,最终指向一种良好的卫生习惯与环保意识的塑造,即一种生态型厕所文化构建。因此,对人们如厕方式的干预以及生态型厕所文化的探索,必然是系统设计的组成部分。
以公共厕所设计为例,无论是位于城市、乡村还是旅游景区,其系统设计都需要考虑以下内容:区域规划——分布、密度、位置等;生态技术的应用——粪便尿液的收集、处理、使用,节水、节能、除臭等;卫生设施设计——蹲便或坐便器、洗手池、灯具、无障碍设施等;空间布局——不同功能区的划分、男女厕位分布、动线设计等;建筑景观设计——符合地域文化;服务设计——针对用户行为与体验的综合服务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导视系统、风格化标牌、设备使用指南、科普知识等;经营管理——日常维护、管理方式与商业模式……
这些设计内容,远远超越单一学科工作范畴,如果仅是“简单集成”或“技术堆砌”,不可能真正实现“厕所革命”的目标。一个好的厕所设计,必须从人的需求、社会趋势、地域环境限定、文化与制度标准、技术条件以及成本等角度的研究出发,通过设计思维,依靠跨学科协同创新方式,最终提出综合的、可持续的厕所服务系统解决方案。
国家标准图形,用材和制作与厕所外观相协调,安装位置醒目。 5.4.7.3 厕门男女标志 国家标准图形,用材和制作与厕所外观相协调,安装位置醒目。 5.4.7.4 厕位坐蹲位指示牌 视条件配置。 5.4.8 管理 5.4.8.1 管理制度 有岗位责任制,有服务标准,文字材料齐备;运行有效。 5.4.8.2 厕所编号 视条件酌定。 5.4.8.3 管理间 视条件酌定。 5.4.8.4 文明用厕宣传牌 设置宣传牌,语言文字规范,宣传内容有效,安装位置醒目。 5.4.8.5 保洁员 有保洁员或承担保结员职能的管理者,清理及时。 5.4.8.6 拖布池间(储物间) 视条件酌定。 5.4.8.7 设备状况 设备完好率较高。 5.4.8.8 是否收费 鼓励不收费;如收费,收费价格合理,并公示收费标准和批准收费的有关文件文号。 5.4.8.9 开放时间 与所在场所开放时间相一致或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