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周时期,是中华民族礼仪制度的初步形成时期。在礼仪制度初步形成的过程中,玉逐渐被赋予越来越多的文化内涵,成为古人在祭祀、朝会、交聘等礼仪场合所使用的重要器物之一。1975年,出土于偃师二里头遗址的玉璋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该玉璋长48.5厘米,呈扁平长方体状,前端薄而宽,两面扁平,刃口略凹呈弧形;后端两侧有齿饰,与两面齿饰对应处留有平行阴线;长方柄,柄前正中有穿孔。
玉璋始见于新石器时代晚期,主要流行于夏代和商代。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古老的玉璋出土于山东的龙山文化司马台遗址。而在我国出土的玉璋中,商代以后的玉璋较少,战国以后的玉璋几乎见不到。
2018年齐家文化玉璋该怎么售卖 咨询热线:
本公司近几年对齐家文化玉璋市场分析估价:
齐家文化玉璋估价:296万 日期:
玉璋山-----估价:218万 日期:
汉白玉龙纹玉璋形器估价:287万 日期:
商古蜀三星堆文化凤纹玉璋-----估价:221万 日期:
夏商古蜀三星堆文化大玉璋-----估价:149万 日期:
商古蜀三星堆文化凤纹玉璋-----估价:106万 日期:
齐家文化用料,而关于玉璋的第二类用途,《周礼·考工记》中还可以找到更详尽的解释:天子巡守祭山时,大山川用大璋,中山川用中璋,小山川用边璋。所祭的如果是山,礼毕就将玉璋埋在地下,如果是川,礼毕就将璋投到河里。
玉璋始见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最早出现于山东龙山文化的司马台遗址,该遗址分别出土过3件玉璋,为迄今所知最古老玉璋。
玉璋盛行于夏和商代。西周的玉璋极为少见,其器身窄长,尺寸较小。中略内凹,三角形端刃一尖长,一尖短,长方柄,扉牙之间饰以平行阴线。春秋玉璋形状较多,或呈扁平条形,素面无纹;或端刃内此作弧形;或首端呈斜角;或上、下端皆微作斜角,身两侧一边微弧,一边似斜刃。战国以后,出土玉璋几乎不见。
玉璋始见于新石器时代晚期,主要盛行于夏代和商代。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古老的玉璋出土于山东的龙山文化司马台遗址。而在我国出土的玉璋中,商代以后的玉璋较少,战国以后的玉璋险些见不到。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半圭为璋。”这说明玉璋的形状和玉圭相似。差异之处在于,玉璋呈扁平长方体状,一端斜刃,另一端有穿孔,通常分为体和柄两部分,是中国古代最为主要的礼器之一。
近几年齐家文化玉璋市场行情价格:
汉白玉龙纹玉璋形器估价:224万 日期:
商古蜀三星堆文化玉璋估价:291万 日期:
商古蜀三星堆文化玉璋估价:117万 日期:
玉雕鸟纹玉璋估价:206万 日期:
墨玉璋-----估价:144万 日期:
商古蜀三星堆文化凤纹玉璋-----估价:130万 日期:
玉琮鉴定,齐家文化玉器在沁色方面也有自己的明显特点:一种是沁色明显,受沁后的玉器颜色主要呈现黑色、褐色和黄白色;另一种沁色只是在玉质表面有一层薄薄的褐黄色。齐家文化玉器的沁色主要有石灰沁、黄土沁、水银沁和朱砂沁等沁色。单色沁多,复色沁少。大多数沁色是玉材天然形成的,沁色自然,过渡柔和。
该玉璋长48.5厘米,呈扁平长方体状,前端薄而宽,两面扁平,刃口略凹呈弧形;后端两侧有齿饰,与两面齿饰对应处留有平行阴线;长方柄,柄前正中有穿孔。
现在,玉璋在拍卖场上的身影屈指可数。凭证近年来拍卖场上的成交数据显示,从2000年至今,12年中一共只有40件拍品亮相拍场。其中,已成交拍品17件,未成交拍品23件;总成交金额“102.9813万元”,成交比率仅为43%。当今最贵的拍品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墨玉璋,于2009年在纽约佳士得秋季拍卖会中缔造,成交价:29.8813万元人民币。
近年来,有学者根据从甘肃、青海等地区齐家文化及其他史前文化遗址出土的和田玉器等资料,推测距今约四千年前就有了“玉石之路”的雏形。
“玉石之路”在汉武帝时被重新开发利用,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所走的“丝绸之路”正是在古代的“玉石之路”上拓展出来的。
齐家文化玉璋-征集负责人:姚经理 征集单位:上海嘉喆珠宝 咨询热线:(24小时接通) 咨询:(24小时秒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