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老外是如何使用中国玉器的。”近日,波士顿某个拍卖行公布9月拍卖信息,两件“中西合璧”的拍品引起行家方翔的注意并在微博上饶有兴趣地进行点评,引起收藏者们的关注,“一件是做成了放大镜柄,这个还经常能够看到,另外一个则是做成了钢笔的笔杆。”
唐代比较多见的成套玉带饰,至元代比较少见,但带钩却多于前代。例如本次展出的一件元代白玉龙首雕龙带钩,与陕西省西安市小塞瓦胡同村出土元代螭龙纹玉带钩的造型、风格十分相似。该器为白玉,质地光洁、温润,龙形钩首,龙头较长,头后双角间距较窄,双眉、双耳均向后平展,角、鬣后披,钩体宽阔,边缘有凹槽。元代玉带钩一般体量较大,有厚实感。
为什么现在清白玉螭龙纹带钩这么贵 咨询热线:
本公司近几年对清白玉螭龙纹带钩市场分析估价:
青白玉双螭龙云纹洗估价:226万 日期:
清18/19世纪白玉雕螭龙---估价:224万 日期:
清白玉螭龙纹带钩估价:150万 日期:
清白玉螭龙纹带钩估价:277万 日期:
宋末明初白玉镂雕子母螭龙杯---估价:273万 日期:
白玉螭龙水呈估价:178万 日期:
各个时期的螭龙纹图片,在19世纪时,不少带钩大量对外出口,外国的买家将其应用到实用器上作为装饰,如放大镜把手、镜子把手、奖杯或壶的耳朵等。
“如今在国外市场上也能经常见到这类东西。”收藏杂项多年的赵先生告诉记者,一开始他认为外国人这种做法破坏了中国的古物,非常不理解,甚至有点气愤,“比如说他们还把我们当时出口的花盆钻洞做成灯罩。”但是慢慢的,他考虑的角度有所改变:“在那个时代,这些东西对于他们来说就跟我们现在的工艺品是一样的,并不存在对中国艺术品的破坏。他们因为喜欢,所以把这些器物的美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地运用和展示。”
江西省博物馆“一月一宝”近日公开展出了张天师“阳平治都功”螭龙钮白玉印。该白玉印制作于元代,印面通高6.4、边长12.3厘米,重972克。青白玉质,洁白莹润,印钮为一蹲踞触角螭龙,翻唇露齿,眉须后拂,腿关节部位毛发翻卷长飘,尾作分丫鱼尾状,雕琢精细,生动传神;印面为阳文九叠篆书“阳平治都功印”六字,印文线条流畅,结构严谨。此印为世代天师嗣教的法印,今道士上章及表奏符压皆用之。
近几年清白玉螭龙纹带钩市场行情价格:
18世纪白玉浮雕螭龙纹带钩---估价:237万 日期:
清乾隆白玉螭龙纹带钩估价:189万 日期:
清乾隆白玉龙纹带钩估价:190万 日期:
清乾隆白玉螳螂捕蝉带钩估价:174万 日期:
清乾隆白玉龙纹带钩估价:215万 日期:
清乾隆白玉螭龙纹带钩二件-----估价:201万 日期:
螭龙纹样,中国的带钩自古就有,材质多样,有翡翠、白玉、黄玉、青金石等,纹饰丰富,备受外国买家喜欢。根据其材质、年代、雕工和精美程度的不同,档次不同,价格也不一样,大多数在数万元或十多万元之间,也有珍稀者可达数十万元甚至更高。
据说这件玉佩的出土颇具戏剧性:2007年冬的一天,雪后初晴,南阳凤凰城考古发掘工地,一个被盗劫一空、残破不堪的东汉砖室墓内有些泥泞,民工们穿着胶鞋忙碌着。突然,随着一声惊呼,“啥东西?!”人们在技工胶鞋的粘泥坨上发现了隐现红光的白疙瘩……唉,造化弄人,有谁能想到这稀世国宝竟会如此离奇面世!
已公开的文物资料显示,这件东汉时期的白玉圆雕三螭纹韘形佩目前尚为孤品,它质美工精,粗犷有力,造型别致,匠心独具,集中反映了汉代浪漫神奇、张扬大气的文化精神,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正面三螭采用圆雕、透雕、俏色工艺,头部和臀尾部留有赭红色玉皮,格外醒目,造型、神态大同小异,皆虎首、龙身、兽足、独角、人字形分叉尾,整体呈多重S形弯曲,螭体局部采用阴线刻技法分别雕琢出细密平行的短线表现腿毛,连弧状阴线加细密平行短线表现羽翅状体毛,用长阴线结合“二”字纹表示脊柱和肌肉轮廓。
上海嘉喆珠宝提供藏品估价、拍卖、私下交易、出售 藏鉴定定私下洽购安全保障服务咨询: 专业鉴定+透明交易+真实价格+给客户提供高额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