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彩珐琅彩
乾隆粉彩有一个独有的特征,即器物口部及底部都施松石绿釉。松石绿釉浅淡光润,釉面犹如粥皮,由于是一种低温彩釉,釉面常常带有细小的纹片。这一特点乾隆时首先出现后,一直延用到晚清。珐琅彩瓷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极为名贵的宫廷御器,是中国传统制瓷工艺与由法国传人的画珐琅技法相融合而产生的一个新的彩瓷品种(珐琅彩瓷是什么)。珐琅彩瓷创烧于康熙时期,盛烧于雍正、乾隆时期;粉彩出现于康熙后期,盛于雍正、乾隆时期,粉彩瓷又叫软彩瓷,景德镇窑四大传统名瓷之一,是以粉彩为主要装饰手法的瓷器品种。
珐琅彩和粉彩的标准参考如下:
1、珐琅彩彩色繁多,多到十多种不同的色,而粉彩釉虽比五彩釉色彩总数要多些,但在同一器上还达不到珐琅彩那么丰富。
2、珐琅彩料绘制的花纹是堆起来的一层厚厚的料,有立体感,用手指可摸得到;而粉彩釉是一薄薄的釉水涂上的,很平坦,摸不到凸起的感觉。
3、珐琅彩色调非常艳丽美观,而粉彩则显得不及。
4、珐琅彩料较厚的地方釉面出现极细的开片,并明显有玻璃质感;粉彩不存在开片的问题,且无玻璃质感(不反光)。
5、珐琅彩没有蛤蜊光晕散现象,而粉彩器则有极美的蛤蜊光晕散在色彩的周围。
珐琅彩和粉彩瓷都是十分珍贵的观赏瓷,价值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从纹饰布局上看,珐琅彩与粉彩的区别不是很大,特别是粉彩在珐琅彩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因而借鉴了不少珐琅彩的纹饰布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