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食品企业应该拥有的资质
进出口权、食品流通许可z、出口商备案、收货人备案。
首次进口食品企业除了办理普通食品进口资质和食品流通许可z外,还需要在发货前办理《进口食品收发货人备案》然后确定相关进口食品的进口适用标准,安排落实国外进口单z就可以发货到国内进行相关食品进口流程和手续了。
食品进口报关所需单证:
首先食品进口报关时国外的单证是很重要的部分,缺一不可。
卫生证(正本,翻译成中文)
生产国产品成份证明(正本,翻译成中文)
原产地证(正本)
原包装标签样张(一式三份)
生产日期证明(正本)
原包装标签中文翻译件(需彩打,一式三份)
食品进口首先要确认国内公司是否有资质;进出口权和食品流通许可证
休闲食品主要注意产品的成分是否有新成分(没国标)或者包装上是否有显示功能功效的字眼显示,普通的产品都比较简单,提供外包装扫描件及中文翻译件,产地证,卫生证,营养成分检测报告,箱单 发P、合同。
申报的时间要看哪个口岸,不同的口岸清关时效也不一样,陆运口岸是可以提前申报:标签备案,报检报关,交税)
海运口岸的需要货到港后才能申报,报关时间的话一般是3-5个工作日;
主要还是化验时间,正常来说是7-10个工作日,化验期间货物是不能销售,化验结果没问题后加贴中文标签才能正常销售。
标 签:
时间:30(天)(30天是指中文标签+海上运输+报检工作的时间)
事项和资料表述:
进口货物品种确定后应提供每个品种的货物标签。(越早越好)
如需在中文标签中添加原始标签上没有的内容,需供应商提供相关说明文件
每种酒的标签都需有商品条码
涉及部门:标签制作相关部门
.
.
.
=====================================================================
.
.
.
“限塑令”落地十载,效果究竟如何?
真实的答案也许只有垃圾填埋场知道。纪录片导演王久良把镜头对准了平均使用时限25分钟、降解却需要至少200年的塑料制品。
但在成为垃圾山之前,它是日使用量30亿个、随手可得的塑料袋;它是日流动量上亿个、辗转全国各地的快递袋;它是一天可以垒成几百座山峰、间接喂饱了超过2000万张嘴的外卖盒;它还是农村的“白色海洋”。
塑料在高温中不断变换形态,覆盖了消费社会里每一个个体。10年里,当“限塑令”将“环保有价”的理念推向公众时,科技也不断追逐消费者的环保需求,名目繁多的“环保塑料袋”上了货架、 筛选塑料比重法、降解再生的化学手段等成为大热的环保课题。
很少有人知道这些项目是否真正落地,那些“环保塑料袋”被丢弃后又去了哪里。
10年过去了,裹上层层面纱的塑料从来都没有缺席。今年年初,国家发改委在G网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就塑料垃圾污染防治建言献策。
关于限塑的努力,还在继续。
环保还是商机?
在王久良的镜头里,塑料袋是垃圾填埋场绝对的主角。
50多米高的垃圾山上,有价值的东西都被收走了,唯有劣质塑料制品无人问津,其中包括无法统计数量的“环保塑料袋”。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固体废物控制与资源化教研所教授刘建国,并不讶异这些“环保塑料袋”的命运。“环保塑料袋需要严格的条件才能降解,比如温度、含水率、特定反应器等,在自然环境下很难降解。”他注意到,这些“环保塑料袋”的去向,依旧是和各类垃圾混杂在一起,再被压缩称重,最终送进填埋场或是焚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