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当年吃粽子,除了纪念屈原的文化含义之外,恐怕更多的是一种保健含义。一种流传千年的民族食品,一种与季节密切相关的食品,决不可能在健康上没有益处。
端午节标志炎热潮湿气候的来临。传统的端午习俗切合保健常识,多沿袭有益处。
在习俗中,农历五月是恶月,民间又称“毒月”。端午节后,很快会进入梅雨季节,蚊虫滋生、天气潮湿闷热,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易生病。为了安度暑日,民间在端午这天,吃粽子、插艾草、戴香囊的习俗,都有科学道理。
粽子以竹叶或苇叶为皮,糯米为肉,其实是个十分合理的搭配。叶子不仅带来清香,还能提供多酚类物质和钾元素,蒸制时渗入米内,有利于提高人体的抗热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