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窑即民间瓷窑,相对于宫廷(朝廷)兴办的官窑(御窑)而言,属非经营的,以商品性生产为主的瓷窑,生产的瓷器都为满足国内外市场普遍需要的日用瓷和陈设瓷,销售地区极为广泛。这里的窑也是特指瓷窑,而非瓦窑、砖窑等。时间上也是特指民国以前,其中以明、清两个朝代更为兴盛。民窑的产品称客货,风格与官窑迥异,除去一些限制生产的花纹和器型,可以说民窑瓷器的造型和纹饰题材更丰富自由。明代景德镇拥有为数众多的民窑,是我国陶瓷窑的主体,其制品粗细,并不比官窑逊色多少。比较著名的有磁州窑、崔公窑、周公窑、壶公窑、小南窑等我国瓷器发展的整个历程可大致分为青瓷-白瓷-彩瓷三大系统。以时间而言,青瓷最早,白瓷居次,彩瓷发展很晚。其创始与兴起之前,青瓷和白瓷已经度过一段漫长的岁月,在瓷器烧造制作上,无论材料和技术等方面,都为后来的彩瓷打下坚实的基础,创造了完备的条件。青花——以国产青料为主,偶见掺用进口料。呈色深沉幽菁,少数淡灰青。积聚处有凹褐斑,少见晕散。
纹饰——绘画笔法轻灵明快,有明显粗细变化。器心紋饰有松竹梅、梵字、犀牛望月、香草龙、飞龙出水、如意轮方旋杵等。
器壁主题纹饰有缠枝牡丹、缠枝莲托八宝、松竹梅、鱼藻纹、狮子盘球、异兽、荷花、山石牡丹孔雀、仙人等。
器物肩部多以钱纹为地,开光中绘折枝花,有些绘缠枝花。
器物径部以蕉叶、变体莲瓣和海水为多见。正统青花特征性纹饰有正圆形松针球,后期改为扁圆形,除后期外主题纹饰不力加山石和土坡,缠枝莲托八宝的法轮光焰为上尖下圆封闭图形,回首仰望或仰首前瞻的犀牛望月图,四周以道家杂宝补白。
造型——除梅瓶、盖罐、盆托外,以盘和碗为多见。碗盘类器物的圈足外壁垂直,内壁自上而下外倾。后期作品圈足略外撇,内壁自中间起离心方向切削。早期产品圈足内壁等于或低于外壁,后期产品内壁略高干外壁。足端平切,底面平,露胎处见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