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烧有珐琅釉的金属器叫珐琅器,掐丝珐琅器是珐琅器的一个品种。据考古发现,掐丝珐琅器早诞生于古希腊,大约在宋、元时期通过阿拉伯传入中国。瓷胎画珐琅是珐琅彩瓷的正式名称,是汉族陶瓷艺术之瑰宝。将画珐琅技法移植到瓷胎上的一种釉上彩瓷。
珐琅彩瓷的特点是瓷质细润,彩料凝重,色泽鲜艳靓丽,画工精致。制作珐琅彩瓷极度费工,乾隆以后就销声匿迹了。珐琅彩瓷器可以说秉承了历史上中国陶瓷发展以来的各种优点,从拉胚、成型、画工、用料、施釉、色彩、烧制的技术上几乎是精湛的。在乾隆时期出现了很多极其优秀的陶瓷作品,但珐琅彩在制作程序和用料上是其他众多品种无法比拟的。画工也不是一般的窑工,而是皇宫里面顶尖的专业画师,所以这些器物可以代表当时高的艺术水平,高的工艺水准。如果你有古玩精品想鉴定、价值评估、出手可以联系同号
到明代,掐丝珐琅进一步受到朝廷重视,由宫庭“御用监”大量制作掐丝珐琅器,在宫庭内掐丝珐琅器得到广泛使用,形成了掐丝珐琅器生产和使用的高潮。
珐琅彩瓷器是一种极名贵的宫廷御用瓷,产量极少,仅见于康、雍、乾三朝。清代所有的瓷器都在景德镇烧制,唯有珐琅彩瓷器是在故宫内(一度迁至圆明园)造办处烧制,是皇室御赏器,当时都由景德镇官窑精挑出洁白细腻之瓷胎,再送往宫中造办处,由如意馆宫廷画师(而非工匠)再加绘珐琅彩饰,在炉中以低温烧成。所以,在历代瓷器中,珐琅彩瓷造价贵,艺术水平高,被喻为“官窑中的官窑”。尤其在明代景泰年间获得了的发展,一直受到当时社会上层和皇家重视。而将掐丝珐琅工艺应用于瓷胎实属不易,不仅造型设计、上釉烧造、硬度控制,还有打磨镶嵌等操作难度远远高于铜胎。下面的瓷器错金工艺精湛,彩料沉稳透艳,颜色逼真,图案规整多变化,造型古朴优雅,无论从构图、材料、造型均如此精致,特别是在瓷胎的烧成後再加上铜丝珐琅的这种工艺实属罕见。能在瓷胎上演绎出如此掐丝精工,不由得让人感叹古代制瓷先人们的高超技艺,更是明代成化瓷器工艺中新发现的一朵灿烂夺目的奇葩。
中国人对瓷胎画珐琅的认识:
瓷胎画珐琅是清代瓷器的顶峰作品,因为用料为进口且烧制过程较为复杂,这些珐琅彩瓷只有皇帝、妃嫔、以及宫中皇族能够使用,因此在清朝时期称珐琅彩为“宫廷秘瓷”,这种数量少、极其珍贵的的器物在民间基本上是看不到的。珐琅彩为世人所知晓是有四次。
第一次:咸丰年怡亲王府流出一对珐琅彩在当时造成了轩然大波;
第二次:在光绪年间,慈禧太后以珐琅彩瓶回赠给英国维多利亚女王,这件事也在英国皇族成为美谈。
第三次:八国联军抢占圆明园的时候将很多的瓷胎珐琅抢走;
第四次:清朝灭亡清帝退位后,瓷胎画珐琅才从皇宫中大规模的流入民间。
瓷胎画珐琅上面的绘画不同于中国传统的写意画,讲究大写意,依靠笔墨来表达作者的情怀;瓷胎画珐琅上面的绘画是非常实在的,有什么画什么,来自于大自然的工笔的,来还原大自然,甚至连肌肉都会画上去,且画意上诗词画印兼备。瓷胎画珐琅的装饰基本上是以器物上作画,康熙时候是不题诗画印的。
外国人对瓷胎画珐琅的认识: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画珐琅因为色彩艳丽明快、珐琅用料又是国外引进,因而十分受洋人喜爱。
瓷胎掐丝珐琅器工艺制作方法现已失传,由于工艺要求相当复杂和颜料珍贵的不可替代,现在无人可以模仿制造出来,所以存世极罕,有极高的历史价值与学术价值。在这件瓷胎掐丝珐琅器中也体现了民间收藏家为传承和保护中国传统文化作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