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窑瓷是我国最早的白瓷之一,是唐代开始,五代时发展,宋代盛行,除白瓷外,也烧酱釉、黑定、绿定等有色瓷器。定窑瓷在元中期已停烧了。定窑的仿制,从宋到明清、民国、现代一直不断。
宋代定窑以烧造白釉瓷为主,同时兼烧黑釉、酱釉、绿釉等所谓黑定、紫定、绿定、红定等彩色釉的定瓷品种。这些彩釉品种是在白瓷胎上罩上一层高温色釉而烧成。
在定州境内(今河北曲阳涧磁燕山村),故名。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它是继唐代的邢窑白瓷之后兴起的一大瓷窑体系。主要产地在今河北省曲阳县的涧磁村及东燕川村、西燕川村一带,因该地区唐宋时期属定州管辖,故名定窑。定窑原为民窑,北宋中后期开始烧造宫廷用瓷。
定窑的瓷胎特征是胎质非常坚密精密,胎薄而显轻,胎色白皙而略显微黄。不管白定仍是各种彩色釉定,均是如此。定窑施釉较薄,釉薄处能见胎色,白定釉色大都为白中微闪黄色;黑定所上的黑色釉犹如黑漆一般,釉面特别亮光;紫定其实并非紫色,而是酱黑色釉,釉面施釉不太均匀,常出现深浅纷歧的现象;书载有红定一说,但至今没有见到什物,所见残片上也只是在酱釉上有红斑罢了。
定窑清雅脱俗、色莹可爱,自古乃属中国名瓷之列。近年来,定窑已成为收藏市场光芒最盛的瓷器艺术品类,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市场上,其价格都呈强力上涨趋势,拍卖会上频出天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