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保技术指导手机
土豆疮痂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病害,主要侵染块茎,是严重危害马铃薯商品质量的病害之一,防治该病要采取以防为主的植保方针,病菌侵染到块茎之后将无法恢复,即便控制住也会影响商品属性,影响卖价。
病菌不但能在马铃薯上寄生,也能在土壤中营腐生生活,一旦传到新区,就能在当地病薯和土壤中越冬并存活多年,病土带菌肥料及病薯是主要的初侵染。在块茎生长早期表皮木栓化之前,病薯从伤口或皮孔侵入,当块茎表皮木栓化后,病菌侵入较困难。病菌发育适温为25℃~30℃,最宜相对湿度33%,适宜pH值5.2~8.6,一般以中性偏微碱性的沙壤土发病较重,中性或微碱性沙壤土发病重,酸性土壤很少发病。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白色薄皮品种易感病,褐色厚皮品种较抗病。
预防措施:
一是马铃薯品种间抗病性差异较大,播种时选用抗病品种,如抗马铃薯疮痂病,选褐色、厚皮品种。
二是马铃薯疮痂病在中性或微碱性土壤中易发病,为防该病,应该在土质偏酸的土中种植;而对于易在偏酸性土壤中发生的马铃薯粉痂病,可用2%盐酸溶液浸种,淘汰病薯后晾干播种。
三是多施腐熟后的有机肥,可抑制发病。
四是,马铃薯属于茄科作物,病区实行5年以上轮作,轮作时避开茄科作物,与豆科、百合科、葫芦科轮作较好。四是加强田间管理,提倡采用高畦栽培,避免大水漫灌,防止病菌传播蔓延。
发病规律
防治方法℡¹⁵⁷⁶²⁶⁰²⁷⁶⁷:
抓住土豆生长的三个关键时期,在下种、现蕾期、花开三分之一时,分别使用中草药制剂和生物菌剂,能够杀灭病菌,减少病菌入侵,增强抗病力。增厚马铃薯表皮,减少马铃薯在膨大过程中与土壤产生的摩擦,避免伤口的形成,降低发病率。
疮痂病初期,可用青枯立克+沃丰素+细截+大蒜油浇灌或喷雾,若患病严重,可用青枯立克+沃丰素+细截+大蒜油+72%农用硫酸链霉素粉剂浇灌或喷雾,用药2-3次,每次间隔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