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砚石是古端州(即今广东省肇庆市)端溪砚坑一带产的砚石。端砚始于唐朝武德年间,已逾1300多年,其石质柔润、发墨不滞、三日不涸,被尊为中国四大名砚之首。
石质细腻、滋润,发墨不损毫,呵气能研墨,石品花纹丰富多彩,研出的墨汁油润发亮,层次丰富,虫蚁不蛀等特点名列中国石砚之首。硬度适中;端砚石硬度为摩氏(2.8至3.5),比墨条的硬度(2.2至2.4)稍硬,但比刻刀的硬度(约5)低1倍左右。致使端砚下墨快、易雕刻。不吸水;端砚石显孔隙率小、饱和吸收率低,说明砚石的矿物细、粒间间隙小,开型或小开型裂隙不发育,使砚石蓄水不涸。
端砚之所以名贵,端砚石品很多,常见和名贵的有鱼脑冻、荡、青花、蕉叶白、天青、翡翠、火捺、猪肝冻、金星点、金银线、冰纹,其它还有鸡血纹、鸡脚筋、白辉点等。
清代潘次耕《端石砚赋》:“人惟至灵,乃生双瞳,石亦有眼。巧出天工,黑睛朗朗,碧晕重重,如珠剖蚌,如月丽空。红为丹砂、黄为像呀、圆为鸲鹆、长为乌鸦。或孤标而双映,或三五而横斜,象台斗之可贵,惟明莹而zui佳。”赞端砚石品。
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唐朝诗人李贺的诗句形象地赞美了端州采石工勤劳刻苦、不具艰险的精神,褒扬了端州石工高超的雕刻技艺和端砚无与伦比的艺术价值。
端石的地理位置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其一为羚羊峡的东面斧柯山,山下有一条端溪水自砚坑村流出,逶迤曲折北去,注入西江。这一带集中了zui有代表性,zui为名贵的砚石坑洞,如老坑(水岩)、坑仔岩、麻子坑、绿端等,连绵数公里。其二为北岭山一带,如宋坑、梅花坑等论石质,则首数老坑,而各名坑的石质、石品都有其各自的特色。用这些砚石制出来的端砚,易发墨,石品多,实用、欣赏都很有价值。端砚分老坑、坑仔、麻子坑、梅花坑、宋坑、古塔岩、朝天岩、宣德岩、白线岩、斧柯东十大名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