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蔬病害技术指导:手机同号
疫病一般情况可分为2种:真菌性疫病和细菌性疫病,下面我们就来讲一下这2种疫病的区别、预防措施和防治方法。
真菌性疫病:
真菌性疫病是最主要最常见的一类为茄科植物,如番茄、辣椒、马铃薯、茄子的早疫病,属半知菌亚门真菌链格孢属。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病,苗期发病,幼苗的茎基部生暗褐色病斑,稍陷,有轮纹。成株期发病一般从下部叶片向上部发展。初期叶片呈水渍状暗绿色病斑,扩大后呈圆形或不规则轮纹斑,边缘具有浅绿色或黄色晕环。中部具同心轮纹,潮湿时病部长出黑色霉层。主要症状是病部有(同心)轮纹,在有些作物上又称轮纹病。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残体和种子上越冬,通过气流、灌溉水以及农事操作从气孔、伤口或表皮直接侵入传播,病菌生长适温26-28℃,高温高湿发病重。
细菌性疫病:
细菌性疫病(有时候也简称疫病),是由黄单孢杆菌侵染所致。病菌主要在种子内越冬,也可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可存活2-3年。植株发病后产生菌脓,借风雨、昆虫传播,从植物叶的水孔、气孔及伤口侵入,该病发病最适宜温度为30℃,高湿高温条件下,发病严重。
发病条件:
低温、潮湿是该病发生的主要条件,温度在18-22℃,相对湿度在95-100%时易流行。20-23℃时菌丝生长最快,借气流、雨水传播,偏氮,底肥不足,连阴雨,光照不足,通风不良,浇水过多,密度过大利于发病。是一种多次重复侵染的流行性病害。如发生于1845年至1852年间的爱尔兰大饥荒就是由于马铃薯晚疫病的大流行(注:马铃薯是当时的爱尔兰人的主要粮食来源)。除为害茄科作物外,还为害百合科中的葱、蒜、韭,葫芦科中的西瓜、黄瓜、苦瓜、冬瓜,其他如芋头、香蕉也会遭到浸染(有观点认为,香蕉黑疫病为真细菌复合浸染为害)。
治疗措施:
发现病害后用靓果安70-100ml+大蒜油5-15ml+沃丰素25ml+有机硅兑水30斤连喷2-3次, 3天喷施1次,病情严重的复配其它化学药,控制后改为预防
不过什么病害都是预防的效果比治疗的效果好,所以平时用靓果安30-50ml+大蒜油5-15ml +沃丰素25ml兑水30斤定期喷雾,定期预防是比较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