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青花瓷器在中国青花瓷中影响深远,不同年代的不同青花钴料都能很好地适应中国绘画的各种题材。青花瓷器的绘画用传统的毛笔,以各种线条和点染、渲染来完成画图。明晚期,在装饰题材方面却完全突破了万历官窑图案规格化的束缚,烧出了大批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充满生活气息的青花作品。
明代早期,民窑烧造的青花瓷,与官窑瓷器相比,色泽偏灰色,纹饰多为菊花、牡丹、孔雀、折枝莲、莲池水禽之类,基本不见龙纹,这与明早期“严禁逾制”的规定有直接的关系。
到了明中期,不少民窑产的青花瓷基本接近官窑的水平。但青花瓷的色泽仍然偏灰。到了明后期以后,一些民窑产的青花瓷不仅胎、釉与官窑的产品同样精细,而且在纹饰上也冲破了的有关规定,已经开始绘画各种形态的龙、凤了。
明晚期,民窑烧造的青花瓷,色泽虽不如嘉靖、万历的官窑及民窑所产的青花那么鲜艳,但在装饰题材方面却完全突破了万历官窑图案规格化的束缚,烧出了大批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充满生活气息的青花作品。
明代青花瓷器是指明代各个时期的青花瓷器,在中国青花瓷中影响深远。不同年代的青花瓷器具有不同的特点,但青花钴料都能很好地适应中国绘画的各种题材。
明青花瓷器的绘画用传统的毛笔,以各种线条和点染、渲染来完成画图。
明代青花瓷器是当时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
洪武时期 既有元代风格,又开拓新样,呈现出过渡时期的独特风格。玉壶春瓶及执壶由元代的瘦长器体而演变为粗硕丰圆,大尊、双耳瓶、墩碗、军持、盏托及折沿、菱花口大盘类,均古朴庄重,也有更加清秀圆润的盘、碗。其装饰工艺,器内阳文印花,外壁以青花装饰,是为元代枢府窑及元青花技艺的继续。南京明故宫御带河和北京的元、明宫殿遗址,于1964年、1984年出土了大批残瓷,表明此时有青花云龙盘,外壁青花,里壁模印云龙纹饰,盘心画有长脚形如意云纹 3朵。其后的永乐、宣德乃至正德、嘉靖时均沿用这一装饰,但洪武时如意形云的云尾较长,显得飘洒流畅。
这时的青花瓷图案多扁椭圆形菊花纹样,其葫芦形叶纹不像元代层多而规矩,风格较柔浑豪放,最常见的为松竹梅、竹石芭蕉和缠枝花纹,也有牡丹、莲花、菊花、茶花及灵芝纹及如意头形云肩与变形莲瓣等。其中,或空白或绘以团花。隔断篱笆的园景极其新颖,有宽阔的蕉叶、奔放的龙纹及草书“福”、“寿”等字,笔意流畅,再衬以较为白润肥腴的釉面,时代特点鲜明而突出。
这时的青花瓷器具有向清代过渡的特殊风格,如署有“大明崇祯年制”款识的青花圆盒,以青花为地,留出细致工整的白缠枝莲花纹,器底宽削平切圈足,足际露胎较多;又如青花淡色描绘罗汉纹的香炉类,绘达摩攀道,上肩部暗刻忍冬纹,纹饰简疏,青花色鲜亮,底部书“大明崇祯年制” 6字楷款,书写工整。
纹饰多用粗线条,有的用淡描画法,有的用泼墨涂染画法。题材以写生为主,所画人物粗细皆有,具有明晚期粗放生动的风格;其细致工丽的文静人物和皴染山水,开清代青花之先声,有列国故事、山林高士、八仙、罗汉等画面,颇为典型。
青花瓷部分历史成交记录:
元代青花人物故事武松打虎罐--HKD -06-08
明宣德青花海水白龙纹扁瓶-----RMB -05-28
明洪武青花四季花卉纹石榴尊--HKD -12-28
明成化青花缠枝秋葵纹宫盌-----HKD -10-08
明永乐青花四季花卉纹扁壶-----RMB -12-16
雍正青花缠枝莲纹双龙耳瓶-----RMB -05-28
清乾隆青花海水祥云龙纹梅瓶--RMB -10-30
清康熙青花山水人物纹将军罐--HKD -06-08
元青花双凤花卉纹菱花口大盘--RMB -12-18
青花缠枝莲纹双耳扁壶HKD -06-03 国际艺术品交易征集
· 时间:10:00-17:00
· 门类:中国书画、瓷器、玉器、家具、国石篆刻、古董珍玩、古籍善本、 名人书札、邮票钱币、签名收藏、金银器物
· :
· 联系电话:
联系人:魏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