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腐烂病、干腐病、轮纹病防治方案
一、病害说明
枣树干腐病除为害枣外,还为害栗、梨、杨树等,多从主枝伤口感染,自上而下造成心材腐朽,进而形成树洞,造成体老衰、落果减产。发病初期不易被人发现年后树洞扩大,树液在生长季外渗,造成枣树纵向破腹形成树洞。该病属真菌感染,有较长的隐发期,常由主枝交叉处或主枝风折后。断口积水病菌浸入而发病,病程长,一般对盛果期树产量影响不大。
枣树轮纹病病菌以菌丝、分生孢子器和子囊壳在病果或病枝上越冬。第二年气温达15℃以上时,遇降雨孢子即散发,初期侵染幼嫩枝条。孢子靠风雨传播,从皮孔和伤口侵入。7~8月孢子数量达到高峰,危害枣果。枣树轮纹病菌具有潜伏侵染和再侵染特性,幼果被病菌侵染不会立即发病,病菌在果皮组织或果实浅层组织中潜伏期长达60~80天,果实停止生长后,在枣果转色期或变白期发病。着色期达到发病高峰,果实发病后2~7天脱落,落地病果7~15天即可产生孢子进行再侵染。枣果晒干后和贮藏期仍然会继续发病。
二、防治现状和用药分析
1、移栽、定植的新、幼树使用常规药剂防治病害易于伤害树体,生长势减弱,免疫力降低,在下一发病期来临时,易于再次被侵染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2、使用化学药剂解决干腐、轮纹问题,一般采用涂刷、涂抹等方式,其杀菌作用的期限短、作用方式单一、其副作用伤害树体,不能有效的解决侵染的生理病灶问题。
3、真菌抗药性品种的不断升级,迫使农药的毒性不断升级,越来越远离绿色生态农业。
三、总的防治思路
1、医养结合:干腐、轮纹病(同一菌系)系弱寄生菌危害,选用药食同源、药肥双效的农资投入品加强日常综合管理,新、幼树根壮叶茂,老、弱树恢复生机是解决轮纹病的关键所在。
2、防治并举:传统的防治方法一般在见症后杀菌治病,很多药剂往往又伤害树体,由于没有解决生理病因病灶问题而极易复发。所谓防治并举思路就是通过生长期的营养复壮,使树干养分充足,免疫能力强,通过第二年初春的枝干清园,通过重点部位的涂抹涂刷,在每年的危害高峰期(菌源侵染)来临前,做到菌少、树壮,不易侵染。
3、立体防治:采取涂抹病斑、涂刷树干方式进行灭菌防病同时营养树皮;通过灌根解决根腐,同时促进生根、恢复树势,通过传导杀菌营养树皮;周年叶片喷雾能持续传导杀菌,营养复壮树体,促进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质多,还可以养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