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霉利
英文名称 Procymidone
中文别名 速克灵;N-(3,5-二氯苯基)-1,2-二甲基环丙烷-1,2-二羰基亚胺;二甲菌核利;杀霉利;N-(3,5-二氯苯基)-1,2-二甲基环丙烷-1,2-二甲酰基亚胺;扑来灭宁;腐霉利烟剂
CAS RN
EINECS号
分 子 式 C13H11Cl2NO2
分 子 量 284.1379
物化性质
纯品为白色结晶,m.p.166~166.5℃,相对密度1.42~1.46 (25℃),蒸气压1.05×10-2Pa (20℃)、17.59×10-3Pa (25℃)。易溶于丙同、氯方、二甲本、二甲基甲酰胺,微溶于乙醇,难溶于水。正常条件下贮存2年稳定,酸性条件下稳定,遇碱易分解,工业品为白色或浅棕色结晶。
用 途 内吸性杀菌剂,兼有保护和治疗的作用,低温高湿条件下使用效果明显。用于油菜、萝卜、茄子、黄瓜、白菜、番茄、向日葵、西瓜、草莓、元葱、桃、樱 桃、花卉、葡萄等作物,防治灰霉病和菌核病及灰星病、花腐病、褐腐病、蔓枯病等,也可用于对甲基硫菌灵、多菌灵有抗性原菌。如防治灰霉病,在开花初期、盛花期、结果期分别用50%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喷雾;防治菌核病在发病初期,用50%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喷雾,在初花期、盛花期喷1~2次。用于防治保护地番茄灰霉病等病害
腐霉利与嘧霉胺的区别
嘧霉胺:为传统用药杀菌剂,属苯胺基嘧啶类。为当前传统药物中防治黄瓜灰霉病、番茄灰霉病、枯萎病活性较高的杀菌剂。
作用机理独特,通过抑制病菌浸染酶的产生从而阻止病菌的侵染并杀死病菌。
对常用的非苯胺基嘧啶类(苯并咪唑类及氨基甲酸脂类)杀菌剂已产生抗药性的灰霉病菌有强效,主要抑制灰葡萄孢霉的芽管伸长和菌丝生长,在一定的用药时间内对灰葡萄孢霉的孢子萌芽也具有一定抑制作用。
同时具有内吸传导和熏蒸作用,施药后迅速达到植株的花、幼果等喷雾无法达到的部位杀死病菌,尤其是加入卤族特效渗透剂后,可增加在叶片和果实附着时间和渗透速度,有利于吸收,使药效更快、更稳定,目前国内合成成功的有41%聚砹·嘧霉胺。 此外嘧霉胺对温度不敏感,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施用不影响药效。
98% 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