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景泰蓝的起源,考古界至今没有统一的答案。一种观点认为景泰蓝诞生于唐代;另一种说法是元代忽必烈西征时,从西亚、阿拉伯一带传进中国,先在云南一带流行,后得到京城人士喜爱,才传入中原。但有一点是学术界公认:明朝宣德年间中国的景泰蓝制作工艺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达到辉煌阶段。
一直到清初景泰蓝都是被宫廷垄断,全世界几千件而已,国内民间几乎没有,一件掐丝珐琅的成本相当于几十件官窑,身价不菲也在情理之中。在中贸圣佳2002年秋拍会上,一件清乾隆掐丝珐琅开光御制诗句方壶,成交价仅为55万元,而在2005年香港佳士得春拍上,这件物品成交价则为190万元,升值幅度之快由此可见一斑。由此可见,国宝景泰蓝,可谓是艺术品之首选。
在景泰蓝达到鼎盛的景泰年间,景泰蓝的头号粉丝当属景泰皇帝了,他对于景泰蓝的色彩极为着迷,因此当那如同宝石般艳丽的蓝色研制成功时,皇宫中随处可见其身影。种类之多无不尽有。
一件古代景泰蓝和今天生产的景泰蓝产品相比,用现在的质量标准来看,差别较为明显,当今的制品在丝工、蓝工、磨工以及外观、润色,配件,砂眼以及做工的精细程度都比古代有明显的改善。今天的景泰蓝仍是手工操作,上下大小工序达百余道。
由于景泰蓝艺术品的历史地位,导致在清代中期以前, 民间无人识得景泰蓝。因此,与玉器、瓷器等艺术门类相比,它的价值一直不为普通大众所熟知,而只有少数名门贵胄、收藏大家将其视为稀世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