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年间的“国币”是光绪年造(1908年)光绪元宝七钱二分银币,钱币收藏届俗称“造币总厂”或者“造总”;宣统年间的“国币”则是宣统三年(1911年)大清银币壹圆,俗称“宣三”。事实上,除了造总及宣三外,光绪及宣统年间,中央造币厂还试铸了多种没有最终被采纳的试铸样币。
大清丁未银币是一款光绪年间的银币,钱币收藏界又称为“样币”,常见拍卖会所使用的名称为“光绪丁未年造大清银币壹圆样币”,又或者称“1907年丁未年造大清银币壹圆样币”。该币是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由天津度支部造币总厂铸造,是清代的标准银币之一,但仅属试铸,留传于世的很少,据资料记载仅铸400枚,是清末银币中的罕见品。
今日藏品——光绪丁未年造大清银币壹圆样币
该光绪丁未年造大清银币壹圆有藏家杨先生祖传所得,直径约39mm,重约23g。此币与清代铸行的其它银币有明显区别。银币正面中央珠圈内镌“大清银币”四个汉字,文字较小。珠圈外上端镌满文“大清银币”四字,满文两侧各镌一个六花星。左右两侧分镌“丁未”二字,稍下侧各镌一个六花瓣的花朵。下端镌汉字“壹圆”。正面边缘镌有精美细致的水波纹图案。银币背面中央珠圈内镌龙图,珠圈外上端镌汉字“光绪年造”,环镌英文“TAI-CHING-TI-KUO SILVER COIN.”(大清帝国银币)。此枚大清光绪年大清银币丁未(壹圆)品相完整,保存完好,有一定包浆年代感,极具收藏价值。
大清钱币是大众收藏品,收藏者有一定数量,前期国内各区域都有实力型买家介入板块,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市场供货量,导致其价格快速走高。同时,银币的价值也在同步上升。从藏家和市民的接受程度看,预计后期它的价格还将继续上涨。这些珍稀的钱币记载了我国一段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和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