珐琅彩又被称为瓷胎画珐琅,相应的还有铜胎画珐琅(景泰蓝)。
一、先看瓷胎,瓷胎细薄,修胎规则,完整无缺,大多为小件,超过一尺大的都少见。
二、造形,多为碗、瓶、烟壶之类的日用小件瓷,和动物摆设品。
三、底轴,为纯白轴,不偏青也不偏黄,轴面光滑洁净无疵。 藏品鉴定出手找李老师 电话同步
四、珐琅彩色。色极鲜艳且柔和,很少为纯色而为粉彩型偶合色。色种多,同一物上可出现七、八种颜色,多达十多种。
五、色料特点。每一图案均由多种色料调配而成。其料彩表面光滑有玻璃质反光感,有时还可反射蛤蜊光,十分美观。
六、绘画与纹饰,珐琅彩器画功特别讲究,多为功笔画;各个朝代有所不同,如康熙的珐琅彩大多为色地,其色地的色以红、黄、兰、绿、紫、胭脂色等。在色地上画缠枝牡丹,折枝大朵花卉,团花中心书寿,“万寿无”,九秋菊花等。康熙珐琅彩的特点是有花无鸟,其色彩调配比雍正干隆两代都差一些。
七、款识。康熙时期的款识有一度是被禁止写款的。
打开百度App,看更多美图
粉彩是乾隆朝瓷器中所占此重较大的种类之一,在雍正瓷的基础上又有新的打破。典型的粉彩风格,花朵显体积感与厚度,颜色有明显过渡,由白色到粉红色。这是粉彩最突出的特点。
典型的粉彩风格,花朵显体积感与厚度,颜色有明显过渡,由白色到粉红色。这是粉彩最突出的特点。
一、胎釉:雍正粉彩有官、民窑之分,官窑器的胎体普遍坚硬洁白,结构细密,胎体轻重适度,达到了所谓“只恐风吹去,还愁日炙消”的地步。即使大件器皿胎体也能上下匀称一致,不显厚重,修胎规整,底足极为光滑滚圆,俗称“泥鳅背”。釉面平滑,光洁无疵,釉质莹润、匀净,光洁无瑕,多数为纯白,器外与器底的釉色一致。民窑器釉面白度不够,制作上明显要逊于官窑。
二、造型: 雍正粉彩的造型时代特征鲜明,总体风格是秀丽精巧,具有一种阴柔的美,无论是大小器皿都制作精工,极讲究,规矩方圆,一丝不苟,注重细部处理,反映了当时制瓷工匠的高度技巧和非凡的创造力。整体上以轻巧俊秀的小件器皿居多。形体变化多种多样,造型上注重线条变化,美感韵律,实用与审美有机地统一在一起。 藏品鉴定出手找李老师 电话同步
三、色彩与纹饰: 早期雍正民窑粉彩工艺上还不是很精细,用色较厚,趋于浓重,绘画图案以花鸟、花蝶、人物的世俗生活及历史、戏曲故事(如三国演义、西厢记、水浒传)等居多,延年祝寿的纹饰也很多,尤以寓意和谐来象征吉祥美好,有八仙庆寿、福禄寿三星图、郭子仪祝寿等。许多大盘的口沿常见锦地开光内绘杂宝纹饰,这种构图风格与康熙五彩十分相近。描绘技巧上,精益求精,多运用写实手法,纹饰工整,细腻,层次清晰,运笔自然、流畅,其精者达到了“花有露珠,蝶有茸毛”的程度。当时,还十分流行过枝画法,常见有八桃过枝图、过枝菊花、过枝玉兰牡丹花等,很有装饰韵味。虽然民窑粉彩不如官窑粉彩精妙,但他自成一格,用彩较重,常画民间风俗,吉祥平安,山水,花卉与人物故事。
四、款识:雍正官窑粉彩瓷器主要是书写青花双圈六字楷书款“大清雍正年制”。其次是双方框“大清雍正年制”及“雍正御制”、“雍正年制”四字楷书款。底部写篆书款极少,传世的粉彩镂空盖盒、九桃天球瓶,是写四字、六字篆书款。雍正款字体非常工整,笔法清秀有力,结构严谨,多为宋椠体正宗小楷。青花色调纯净,不晕散。民窑粉彩多数不写款,个别写私家堂名款,“ 精叟轩制”、“百露堂”、“文山石房”、“冯宅”、“百机楼藏”、“庆宜堂制”。有的是在足内绘花押款,如:笔、银锭,寓意“必定如意”,个别也有只画双圈不写款的。 藏品鉴定出手找李老师 电话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