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由深圳大世界吉尼斯总部颁发证书的云南省会泽县明代嘉靖年间铸造的巨型古钱币“嘉靖通宝”,是世界上的古钱币。据鉴定,该币为明代喜靖年间东川府(今云南会泽县)铸钱局开业时所特铸镇库钱,作为开炉鼓铸纪念。该币直径580毫米,厚35毫米,重达41.47公斤。
为进一步验证,该钱材料的性质,笔者在钱体局部,用小刀扣挖,钱体显露出金黄色泽,借助高陪放大镜微观,可见金属颗粒,闪闪发光,种种迹象表明,它是一枚开门见山的熟坑金质钱币。
该币钱文深竣,字迹清晰,钱面为“嘉靖通宝”四字直读,钱背为“十一两”三字旋读,穿孔内切削整齐,干净利落,棱角规矩,边缘呈斜削状,十分考究,其精湛的铸造工艺和隽秀的钱币文字,具有雕母钱币的风范,美不胜收。
私下嘉靖通宝交易,嘉靖通宝鉴定交易市场价格
本公司近几年对嘉靖通宝市场分析估价:
“嘉靖通宝”样钱一枚价格:233万 日期:
嘉靖通宝雕母1枚价格:198万 日期:
明·云炉嘉靖通宝一组三枚-----价格:120万 日期:
明·云炉嘉靖通宝雕母价格:189万 日期:
清代“嘉靖通宝”白铜样钱一---价格:123万 日期:
明代“嘉靖通宝”大样一枚-----价格:186万 日期:
嘉庆通宝多少钱一枚,云南会泽发现过一枚较大型“嘉靖通宝”,直径57.8厘米,穿径10.24厘米,有内外廓,外廓宽3.5厘米,厚3.7厘米,内廓宽窄不等,在3.4至2.4厘米之间,内厚1.12厘米,重41.5克,钱面铸“嘉靖通宝”四个字,每字见方17×18厘米,字体魏碑,文对读,背光。经专家鉴定属纪念性质,当为明代嘉靖时期东川府开始铸钱时,为纪念开炉而铸,该币对研究会泽造币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保存和研究价值。
据史料记载,嘉靖三十四年,嘉靖皇帝下诏允许地处边远的云南就地取材,设炉制币,以供滇省用币之需。也就是嘉靖三十四年,是云南铸币的开始,“嘉靖通宝”就是当时的开炉纪念币。之后一直由古代保管流传,清雍正十二年,“东川宝云”铸钱局设立后作为吉祥之物悬挂于其大门之上。
会泽文物专家陶正明:这个古钱币当时是我们会泽两个铸钱局当中的其中一种开炉纪念币,她始铸于明嘉靖年间,说明当时会泽就开始铸币了,也是云南最早铸币的,所以说这个纪念币是实物的佐证。
近几年嘉靖通宝市场行情价格:
明代“嘉靖通宝”旋背母钱-----价格:159万 日期:
清代“嘉靖通宝”白铜样钱一---价格:126万 日期:
“嘉靖通宝”背“十一两”小---价格:152万 日期:
明代“嘉靖通宝”大样一枚-----价格:273万 日期:
“嘉靖通宝”背“十一两”小---价格:108万 日期:
嘉靖通宝雕母1枚价格:206万 日期:
嘉靖通宝值多少钱,笔者收藏“明代嘉靖通宝背十一两金质钱币”一枚(见图片),其特征是:钱径43毫米,穿11毫米,厚3.5毫米,重量18克,材质金质,钱体厚重,形制规正,地章平正。通体被斑驳的绿锈包裹着,禄锈下可见年代已久自然形成的氧化层,击打钱体声音沉闷,材质较软,与同尺寸大小的钱币相比,其重量明显偏重。
据史书记载,明“嘉靖”年间,“洪武”“永乐”“宣德”“弘治”“嘉靖”等明时所铸之新旧钱币,同时于市面流通,因其比值不同、重量不一;且纳税只收嘉靖钱币,以致民间私铸钱币与官币抗衡,造成金融秩序混乱,铜价飙升。又因此故京局铸钱得不偿失,使国家财政一时处于困难境地。为此,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皇帝下诏:“云南地僻事简,即山鼓铸为便。宜敕云南抚臣每年扣留盐课银二万两为铸本,岁铸嘉靖通宝,铸三千三百一十二万文,令参政一员专理”(见《明实录》)。诏文的意思是,云南是偏僻荒凉的地方,交通很不方便,办事应从简要直截了当,在产铜的矿山就地设炉铸币最合适。命云南巡视监察官,每年从盐税银中提取20000两作铸钱成本,铸造出3312万文嘉靖通宝,从下文之年起成为定例,设铜政参政官专管铜政与铸币。
1986年,全国第二次文物普查时,会泽县文物部门在四矿资料室发现了嘉靖通宝,根据相关规定作了登记,经过县委政府协调,2002年,嘉靖通宝移交会泽县文物部门保管,2004年5月,经云南省文物鉴定委员会鉴定为一级文物。“嘉靖通宝”体量巨大,为中国铸币史上所罕见,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现存的钱币。“嘉靖通宝”的出现,诠释了当时会泽辉煌的铜业历史,让人们遥想当年的“一山宝气钟千古、四野炉烟绕万年”的盛世景象。“嘉靖通宝”对研究会泽的造币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保存和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