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像作伪的方式可谓五花八门,花样也在不断翻新,但任何伪品都逃不出 “线条绵软、表情甜俗” 这八个字来。在鉴定时不论运用哪条经验,只要我们抓住伪品的一两个主要破绽,一针见血地点在死穴上,就可以解决问题。而许多经验还可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关键是要具备辨伪意识,遇到问题穷追不舍,宁严勿宽,千万别自欺欺人,给赝品找台阶,削足适履,这样终会水落石出。下面先介绍几种常见的佛像伪品形式:
仿造真品
以真品为范本仿造佛像,多是以刊物上发表过的佛像真品为范本。但是这些发表的佛像本来就是名贵文物,其出处、现存何地大体都是有数的,不可能今天又混迹于古玩地摊等着被人发现。另外,作伪者往往仅是根据照片仿制,故很多角度的造型无法参考,因而会出现随意添减和改变局部纹饰、造型的现象。
翻模佛像
古代的金铜佛像是用失蜡法铸造的,佛像的内壁粗糙不平且很干脆,体量较大的佛像有时还会有几个支钉残存于内壁。而现代铸造往往用塑胶翻模法,佛像内壁光滑柔软如蜡痕,鉴者一看内堂,就一切明了,所以伪像往往将器底用盖封住,使人看不出铸造方法。
似有所本
清末民国时古玩商p佛像,专仿唐代以上到北魏时期的。但是南北朝时期的佛像本就不多,因缺乏好图样,所以伪品往往东拼西凑,凭空捏造,乍一看似有古意,但稍加推敲便发现漏洞百出。比如,有一尊北魏“太平真君五年”(444年)刻款的铜佛,身着褒衣博带式大衣,这尊像就有问题,因为褒衣博带式大衣最早出现在孝文帝改制后的5世纪末。
移花接木
北朝时期山东地区的佛像有的是像身及光背由一块石头雕成,光背下有榫头,莲花台座另行雕刻,座中有卯眼,榫头插入,组合成为一体。但出土时往往某部分遗失,古董商为牟利就常将不同佛像的数部分拼合成一件出售。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拼凑的佛像各部分的石质不完全一样,即使是同地区所产的石头,因为年代和存放状态不同,也会有所差别。再者,如果佛像与佛座时代不同,风格也必然不同。曾见北齐的佛像插在有唐代发愿文的台座上,北齐佛像与唐代佛像风格有很大差别,两者必然有不匹配之处。这就要求鉴定者对各时代造像风格心中有数,就能发现不同之处。
报价:面议
地址:武汉,蔡甸,武汉经开区万达广场C6座904
公司:武汉浩泽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
手机:15927584221
用户等级:普通会员 已认证
提醒:联系时请说明是从志趣网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