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百花齐放的中国瓷苑中,青花瓷器是一株韵味独具、曼妙多姿的丽葩。她起源于唐,成熟于元,并在明清两代不断结出精彩缤纷的硕果,达到一个又一个高峰。这其中,不同于永宣时的雄劲恢弘、成化时的淡雅秀丽、嘉万时的浓郁靓艳、雍乾时的精致细腻,明清交替之际的优质青花瓷器以其清新爽朗、生动活泼的风格而独树一帜、享有盛誉。
经历了天启时期的发展演变,至崇祯朝时,明末清初青花瓷器的典型风格已经逐渐确立起来。尽管此时的青花瓷器仍是粗精兼具,但精细制品的数量较之此前显著增多。崇祯青花取得突出成就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青料处理工艺技术的革新和成熟,即从原先物理的水选法改为化学的火煅法,石子青经煅烧后钴含量提高,铁含量降低,有利于发出亮丽鲜艳的色泽。这一时期,筒瓶、花觚、香炉等继续制作,但造型发生了一些变化,如筒瓶由直口变为撇口,颈部粗短或粗长皆有,香炉分为钵式和筒式。此外,大量创新器型也纷纷出现,如笔筒、莲子罐、净水碗等,其中不少都是佛前供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时局动荡对人们心理的影响。崇祯青花瓷器的釉面大都白中闪青,个别颜色发灰或呈浆白色。装饰风格特点鲜明,器物外口沿下部、胫部或肩部饰环带暗刻纹饰代表性,柱状体器物多绘山石和云将通景纹饰隔开,V字形地皮锦和括号云亦为断代特征,特别是地皮锦常衬以一小片洇散的青花,别有味道。如前所述,此时期器物上多饰各种戏曲故事和历史典故的图案,描绘精湛,生动传神,且不少都配有隶书题记。和永宣青花在明初开创的辉煌相比,崇祯青花以其卓尔不凡的另类面貌为明代青花画上了一个毫不逊色的圆满句号。
有古玩交易的找我、廖经理:(电话+)
明末清初青花瓷器是一个内容深、范围广的课题,其艺术风貌多姿多彩,很难用较短的篇幅完全介绍清楚,本文只是从中择其要者加以粗浅说明,尚有很多方面没有提及。近年来,随着相关学术研究力度的不断加大,人们艺术审美和对历史文物认知能力的逐渐提高与全面客观,加之存世数量较为可观,这一时期特别是崇祯和康熙青花瓷器的价格节节攀升,已然成为瓷器收藏领域中一个新兴的热点板块,但宏观看来目前尚未达到充分体现其艺术与历史价值的高度。如果仔细审视、认真思考一下这些精美瓷器所蕴含的丰富内涵便不难发现,明末清初青花器的市场空间广阔,前景一片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