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供应 求购 产品 公司 登陆

鉴定顾凯之的画哪里好

  • 发布时间:2018-06-22 21:09:26
    报价:面议
    地址:广东,深圳,南山区大冲国际中心5号楼2802
    公司:深圳弈古轩展览销售有限公司
    手机:18680353516
    微信:tanlifang769940
    用户等级:普通会员 已认证

    --                                      顾凯之的画鉴定快速出手联系谭经理

         顾恺之(约348年-409年),字长康,是中国东晋时代的画家,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约364年在南京为石棺寺画维摩诘像,引起轰动。366年当上大司马参军,392年为殷仲堪参军,405年升为散骑常侍。顾恺之多才,工诗赋,善书法,被时人称为“才绝、画绝、痴绝”,他的画线条连绵流畅,如“春蚕吐丝”。著有《论画》、《魏晋胜流画赞 (摹拓妙法)》和《画云台山记》三本绘画理论书籍(以上三篇文章现今存在最早版本由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抄录以传),提出“以形写神”、“尽在阿堵中”的传神理论。其与曹不兴、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

     东晋大画家顾恺之对自己的画相当自信,这尚可理解,可他对自己的诗文一样自负。他曾说:“我的《筝赋》,可以与嵇康的《琴赋》相比。如果不被赏识,必定是因为我的文章比嵇康写得晚。” 顾恺之认为他的《筝赋》可与嵇康的《琴赋》相比,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他对嵇康的崇拜。嵇康早顾恺之百年,他所留下的士人精神,正如他慷慨赴死前的那首《广陵散》,已成为一个伟大生命的绝响,其余音却穿越历史迷雾,在一代代人耳边激荡。《晋书本传》中说,顾恺之每次读到嵇康的四言诗,便相应画一幅画。但他没想到的是,他的偶像竟然在百年之前就给他留下了一道非凡的艺术命题。  

      嵇康的《赠秀才从军》诗第十四首有“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之句。顾恺之在揣摩如何表现这两句诗时体会到:画“手挥五弦”的外形姿态,虽然是细小动作,也还是比较容易的;但是要画“目送飞鸿”,想凭目光的微妙表现传达出对于天边云际有所眷恋的、捉摸不定的迷惘心绪,则是比较难的。顾恺之作为一个人物画家,每每在企图细致地描绘微妙的心理变化时,便试图突破画法的局限。据《世说新语》记载:“恺之每画人成,或数年不点目睛,人问其故,答曰:‘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阿堵”即指眼睛。“工毕将欲点眸子”是图像画成然后点睛,这是顾恺之用笔神妙之处。他也喜欢给人在扇面上画嵇康像,但从来不画眼睛,有人问为什么不点眼睛呢?他回答:“要是点出眼睛,他就会说话了。”

      在顾恺之的著作言论中,我们见到他反复强调描写人的神情和精神状态。顾恺之画人物重视点睛,注意描绘细节,善于利用外部因素来表现人物的志趣风度。顾恺之的“以形写神”论,成为中国人物画成熟的标志,并且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此后,中国的艺术理论都在这一美学观的土壤中滋生。   西方艺术讲究写实,中国艺术则重在表现人的精神世界,“神”是中国艺术之魂,理解了“神”,就理解了中国艺术。尽管顾恺之“以形写神”之“神”还主要是“生动”的层面,却为后世中国艺术精神的探索奠定了基础。

        据《晋书·文苑》载:“顾恺之,字长康,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也。父悦之,尚书左丞。恺之博学有才气。”顾氏,江南望族,士族阶层。他的父亲顾悦之、祖父顾毗,以及曾祖父等,都是当时朝廷的高官。其父顾悦之为官较为耿直义行,虽历任扬州别驾、尚书右丞,但在仕途中也被废过庶人。另据《晋书·顾恺之传》中评价:“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所谓才绝,是赞赏他的博学有才气,工诗赋、书法,尤善绘画等;画绝,特指他精于绘制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痴绝,是敬佩他不合流俗的人格精神。据此认为,顾恺之的“才绝、画绝、痴绝”则是他的绘画天赋与精神所在,其“三绝”之和,自然造就了顾恺之作画意在传神的绘画思想。他著有《论画》《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等著作。其中,顾恺之提出的“迁想妙得”与“以形写神”等绘画论点,对中国绘画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

      论其“画绝”,顾恺之的确是一位天才画家。当年,顾恺之20岁左右,其父顾悦之在朝中任尚书左丞,家住江宁(今南京)瓦棺寺附近,正巧时逢瓦棺寺劝募建院。为此,顾恺之为瓦棺寺建院募捐,绘制维摩诘像壁画,由此一举成名。唐代画家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引《京师寺记》载:“兴宁中,瓦棺寺初置,僧众设会请请朝贤鸣刹注疏……长康(顾恺之)曰:宜备一壁,遂闭户往来一月余日,所画维摩诘一躯,工毕将欲点眸子……及开户,光照一寺,施者填咽,俄而得百万钱。”显而易见,顾恺之是一个早熟的画家。

     显然,顾恺之在绘制瓦棺寺壁画之前,他的绘画天赋早已具备,否则也轮不上他绘制维摩诘像壁画。当然,顾恺之的天赋也得到贵人相助,特别是他勤于为政治名人画像,为他在日后的艺术成就上奠定了基础。其中,东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谢安对他十分赏识,称赞他的绘画为“苍生以来,未之有也”。这一点,我们从散见于唐宋时期的文字记载中,他为政治名人画像的画迹甚多。如《司马宣王像》《谢安像》《桓温像》等。据此可见,顾恺之最擅长的是绘制人物像,而且都是为政治名人画像。从这一点来认识,顾恺之在官场社会中的活动能力非单纯画家能比。  

     值得一提的是,纵观顾恺之在人物画上的线条技巧,其线条圆转,后人称之为“春蚕吐丝”,或叫“高古游丝描”。此法线条气息古朴,具有篆书因形立意、体正势圆的古意。这种线条既能传神地勾勒出所绘人物的形象特征,同时又恰到好处地表现人物的内在性情,印证了“书画同源”之说。除此,顾恺之的诗词、歌赋也很优美。可惜他所著《恺之文集》早已失传,留下来的文字极少。 据记载,顾恺之出身行伍,但他从20岁左右到50岁后,他的仕途并不顺利,一直在军中任参军,未得升迁。事实上,作为封建时代的画家,顾恺之并非是现代意义上的画家,他类似于今天的军中文职,或是为政客服务的画家。

        庆幸的是,他的艺术生命是天赋大于才智,故而在官场上不合流俗,才获得“痴绝”之名。在东晋时代的政治动荡中,大大小小的战争几乎是天天在打。然而,顾恺之作为军中文职画家,既能屡次改换门庭,且也安然无恙,这说明他是一个没有什么政治倾向的画匠,更谈不上有什么政治抱负的军旅画家。极为矛盾的是,顾恺之除了热衷于为政治名人画像,他最为快乐的提出“迁想妙得”的作画思想,这种发挥自身绘画天赋,用于讨好政客名流的精神状态,印证了中国专职画家缺失纯正的艺术思想。因为顾恺之有常人没有的“痴绝”性格,所以“痴绝”充实了他在“才绝”和“画绝”方面的才智。为此,顾恺之的绘画天赋在深受政客器重的同时,他能屡换门庭则是他附庸时代的所在。

                                                                                                 鉴定快速出手联系谭经理

    提醒:联系时请说明是从志趣网看到的。

免责申明:志趣网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使用本网站的所有用户须接受并遵守法律法规。志趣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志趣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2025 bestb2b.com

©志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