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砚台,兼具了材质美、雕刻美、书法美以及强大的文化内涵,非常值得玩味。更何况,在所有收藏品当中,砚台是保存起来非常方便的。
先看材质美。中国古代三大名砚,端砚、歙砚、洮石砚,都是罕见的矿石。砚台是用来发墨的,基本功能就是发墨强、而且不伤毛笔,这就要求好的砚台必须材质坚硬、密度极高,好的砚石其硬度接近于钻石,同时好的砚石还显得温润、娇嫩,一方材质名贵的砚台,呵口气在砚堂,马上就会有细密的水珠渗出来,可以直接研墨。
明山石砚,古代传统名砚。始出于南宋,明清两代曾被列为贡品。因砚石产于湖南明山(今芷江侗族自治县城北20里)而得名。明山开采砚石的坑口较多,以黎溪坑石为优,古时称黎溪石砚。南宋赵希鹄《洞天清录·古砚辨》、明代曹昭《格古要论·古砚论》、文震亨《长物志》以及清代黄本骥《湖南方物志》等均有记载。明山石属粘板岩,结构均匀,石质清雅莹润,色调绚美。有紫、红、墨、绿等天然色彩和石色层叠的色带纹理。制砚时多以紫色为主,以巧色巧雕工艺见长,以“紫中嵌绿”石为佳,素有“紫袍玉带”、“紫袍金带”的美称,历来受文人墨客的喜爱。
黎溪石砚台怎样鉴定在哪里收购好,黎溪石砚台现在还值钱吗
石头砚台的图片及价格,砚台是中国书法的必备用具,与笔、墨、纸并列为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由于其质地坚固,传百世而不朽,又被历代文人作为珍玩藏品之选。黄海涛介绍,砚台由古时研磨器发展而来,古代岩壁画和彩陶画等遗迹或遗存物上的颜料,都来自研磨器的加工。初期的砚形态原始,是用一块小研石在一面磨平的石器上压墨丸研磨成墨汁。至汉时,砚上出现了雕刻,有石盖,下带足。魏晋至隋出现了圆形瓷砚,由三足而多足。箕形砚是唐代常见的砚式,形同簸箕,砚底一端落地,一端以足支撑。唐、宋时,砚台的造型更加多样化。
宋代以来的砚台,就讲究砚台四边都略微往里收敛一点点,不但在视觉上更美观,还直接传达了中国文人内敛、谦冲的精神。砚台每条边的线条,都因为手工打磨,而达到一种能体现哲学精神的境界。宋代和明代的砚台,在形制上达到了文人崇尚的天人合一的理想高度,其线条之美,几乎可以看作是当代世界极简主义的先声,也是中国明代家具制作理念的又一体现。
砚台石料,除了时代,要鉴定一方砚台的保藏价值,还要重视砚台的原料、技术、品相、铭文等。原料首要看是否是“四台甫砚”,“四台甫砚”指的是广东端溪的端砚、安徽歙县的歙砚、甘肃南部的洮河砚和山东的鲁柘澄泥砚,其间端砚最闻名,古砚拍卖价较高的大多是由端砚创造的。
砚台是中国书法的必备用具,与笔、墨、纸并列为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由于其质地坚固,传百世而不朽,又被历代文人作为珍玩藏品之选。王文祥介绍,砚台由古时研磨器发展而来,古代岩壁画和彩陶画等遗迹或遗存物上的颜料,都来自研磨器的加工。初期的砚形态原始,是用一块小研石在一面磨平的石器上压墨丸研磨成墨汁。至汉时,砚上出现了雕刻,有石盖,下带足。唐、宋时,砚台的造型更加多样化。
近两年来,砚台的价格依旧维持在高位,2012年中国嘉德春拍中,一方清铭紫云砚估价150万~250万元,成交价高达586.5万元;2014年,一方梁金凌清明上河图砚成交价更是高达22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