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珍稀,但短须龙却是四款样币中最粗糙和难看的,或许也因为此而数量稀少。亮相记录中,一枚耿爱德旧藏于1953年6月在Schulman拍卖;一枚1972年3月耿爱德专场第三次拍品以2100美金成交,1978年芝加哥拍卖会13000美金成交;国内纪录为2004年上海拍卖会118.8万人民币成交。
“清代中外通宝银币”,背面是一条栩栩如生的神龙。在中国,收藏家极其喜欢这枚银元,因为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在民间传说,“中外通宝壹两银币”背面的龙,能增加一个人的气运,使其时刻在龙气的保护下,趋吉避凶。所以这枚银元一直深受收藏家的喜爱。
清代中外通宝银币哪里可以鉴定私下交易 咨询热线:
中外通宝关平银壹两,本公司最近有幸征集了一枚钱币精品“清代中外通宝银币”,藏品重量:22.1g直径:3.8cm。此枚钱币虽然经历了无情岁月的洗礼,但如今依然保存较为完好。藏品背面神龙纹路清晰,如刀刻所成,铸造工艺神乎其技,且龙身纹路精美,并有云海衬托,看上去仿佛是一幅神龙翱翔天际油画,极其瑰丽,美得动人心魄!
“清代中外通宝银币”像这种币,一直以来都是大收藏家梦寐以求的,刘益谦曾说,对于这种极具收藏价值的藏品,收集到便是缘分,福气。现在市面上流通的,大多数为赝品,因为真品存世量是极为稀少的,真品“中外通宝壹两银币”,一直都是有价无市。
西夏大德通宝银币,顾名思义,龙面的两个龙须较长,龙须末端伸到了“圆”字,此外龙头较大,整体看起来十分威严,但面部的设计使得龙看起来有一些老态龙钟,精气神远不及“曲须龙”“反龙”“大尾龙”。拍卖行一直称“长须龙”是除却“短须龙”之外,人气的版别,这个观点严格来说,不够严谨。
“清代中外通宝银币”是中国近代机制币中的十大名誉品之一,“清代中外通宝银币”之所以名气大是由于他的历史性和珍稀性决定的。这玫钱币版面设计优雅,雕刻精良,而且存世量极为稀少,是钱币收藏世界,知名度极大的一枚,被誉为钱币精品,具有无法估量的学术与历史价值。
龙的文化除了在中华大地上传播承继外,还被远渡海外的华人带到了世界各地,在世界各国的华人居住区或中国城内,最多和最引人注目的饰物仍然是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