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和通宝楷书小平光背金章宗泰和四年(1204年)铸,钱文楷书,含瘦金体风韵,制作精美,旋读光背,小平径2.5厘米,重3.8克,折二径2.87厘米,折三径3.27厘米,当十径4.4厘米,重15克。泰和通宝钱不分何种均极稀少。
泰和通宝史志不载,传世有小平、折二、折三、当十等,均极希罕。面文“泰和通宝”四字楷书,直读,瘦金体味甚浓,章法华美,制作精良,光背无文。元人曾仿制大小“泰和通宝”充作筹码,存世亦伙,故今泉家对通宝钱之真伪尚存疑义。另铸有“泰和重宝”钱。
泰和重宝,钱面:钱文“泰和重宝”四字直读,文字为玉筋篆书,书法家党怀英书写,字体精纯典雅,美不胜收,四出,阔缘。该钱有大小样,及阔缘、窄缘等版式多样,钱厚厘米,直径厘米,重16-20克,有合背、厌胜钱。初期铸品形制粗劣。泰和重宝是中国古代钱币的一种金章宗完颜璟泰和四年(公元1204年)铸。钱文篆书直读,有当十大、小两式。钱文是文学、书法大家党怀英手书,字体清纯典雅。上海古玩古玩交易中心在线拍卖网一年内共上拍泰和重宝20枚。
金章宗完颜泰和年间(1201~1208年)所铸。金是女真族建立的政权,在立国初期,先灭辽,后亡北宋,成为与南宋对峙的国家。在货币制度上,金初用宋、辽和伪齐铸币,后在中都(今北京)和南京(今开封)设“交钞库”,管理和发行纸币。
金章宗在位时所铸的“泰和通宝”钱,分五等币值,以折十型楷书大钱最为珍罕,相传钱文乃章宗御书。章宗以善写宋徽宗瘦金体闻名,所铸泰和钱,无论是制作工艺,还是钱文书法,都颇具徽庙遗风。《金史食货志》载:“四年(1204年)八月,定从便钱法。后铸大钱,一值十,文曰‘泰和重宝’,与钞并行。”史料中所记载的折十大钱是“重宝”,而“通宝”大钱则未见记述。谱录中有宽缘、细缘两种版式,细缘类又有大字、小字之别。民国时藏泉家有之,如获拱璧。是品“泰和通宝”折十楷书大钱,径4.23厘米,重19克,属细缘类,与谱载之物小有区别,应为新版。目前楷书折十大钱存世量当在10枚之内,不失为古泉名珍之一,每枚市场参考价25万元左右。
截至目前,金代的特大型钱币(直径90毫米以上),所出罕少,而此式乃为首出首见。石嘴山市文管所对此钱币做了进一步考证分析。据了解,泰和重宝是大金国金章宗完颜璟泰和四年(公元1204年)铸。钱文篆书,直读,有当十大、小两式。泰和重宝椭圆形铁钱为金代官炉原铸,其性质较大可能是祭祀大钱或库钱,其标准椭圆形制是中国方孔钱币史上之唯一,其直径体量是金代铸币体系中目前发现的钱币。
泰和钱币经典之作应属“泰和重宝”篆书折十钱,由于文字美不胜收,常常使人爱不释手。金是女真族建立的国家,建国前受辽国统治多年,所以金的钱币制度多受辽国铸钱的影响。辽钱一般实行五等钱制,即小平、折二、折三、折五、折十,而金朝的钱币效仿辽代也分为五等钱制,泰和重宝就是其中之一。金代的钱的铸造质量,精美程度高于辽代,甚至超过宋钱,如备受泉家钟爱的阜昌钱,泰和钱等实属美轮美奂之品。彭先生收藏的这枚钱币就是折十钱,至精至美,是钱币收藏中的“大开门”(即年代很长的真品),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家有藏品,要什么样的生活都不过分,一个电话可能就改变您的生活!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三桥新街智冠环球商务中心12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