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足杯这一器型最早是金银器,见于隋李静训墓,但数量很少,一直到两宋都没有成为流行式样,至金元时代,高足杯大盛,所以仍然可以认为是从北方游牧民族传入中原的。高足杯源自游牧民族的生活习俗,最初缘于蒙古族在马背上进行礼仪活动时举杯之需,所以也叫“马上杯”。
高足杯(碗)在元朝流行,主要是因为它的实用性。草原民族吃饭、睡觉也几乎不下马,又好喝酒,脑补这样一个画面:在马上一手拽缰绳,另一只手攥着杯子底下的把儿,完全不影响喝酒,这个设计挺神的!也非常好看,别致。可能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吧,明朝早已经是定居的生活方式了,高足杯的使用功能也已经不复存在,但依然烧造。估计就是因为它别致、好看。意思的是,明朝窑工们悄悄做了一些细节改变:把杯子做成了高足碗。喝酒的功能几乎消失殆尽,草原猛士也变成了弱不禁风的文人雅士
龙纹我们都不陌生,从古至今一直是帝王的专属装饰,尤其是青花龙纹,在官窑器中比重也数一数二,海水龙纹便是最富层次变化的,气场也最强大。高足杯中海水龙纹因画工要求极高,在当时十分罕有。
且龙纹意义特殊,从元代后期开始,绘有海水龙纹的高足杯,便成为皇家所独有的礼器.
如果说元代高足杯的流行很大程度上源于蒙古族的统治,那么到了汉人重新夺回政权的明代,为什么还继续生产呢?笔者认为,从生产者的角度来讲,高足杯作为元代主流产品之一,窑工们的熟练制造和生产使之成为一种习惯,明代高足杯的烧制首先是一种产品的习惯性延续。其次,各文化之间总是在不断渗透与融合。
报价:面议
地址:武汉,蔡甸,武汉经开区万达广场C6座904
公司:武汉浩泽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
手机:15927584221
用户等级:普通会员 已认证
提醒:联系时请说明是从志趣网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