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时间2014年10月30日晚8点,上海古玩拍卖开槌,率先启动古钱币秋拍大幕。本轮拍卖领衔的是20号祺祥通宝宝源雕母。“祺祥”钱本就为清钱中名珍,2013年一枚祺祥重宝宝源当十母钱在华夏拍出65.1万元高价。祺祥雕母更可谓无价之宝,迄今国内未见上拍记录,国内私人收藏仅知古钱学泰斗孙仲汇老师收藏一枚。
本轮拍场中,除了清朝雕母和母钱铜光闪闪,亮瞎双眼外,三枚不同材质的极美西王赏功、洪武通宝折二背京也都值得关注。西王赏功当年一币难求,属百万名珍。现在随着发现量的增加,价格下降,但其存世量仍然稀少,且铸造精美,仍属收藏佳品。洪武通宝折二背京存世量极少,未见拍卖记录,当年也位列华夏古泉一百名珍。
如果您有同类藏品顺治通宝雕母 请咨询电话:
顺治通宝背上延雕母,清代刻花钱
清代厌胜钱
顺治通宝价格,咸丰雕母
光绪年间,尽管方孔钱依然铸行,先后出现了铜元和银元这两种新的金属货币。铜元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在广东始铸;清代自铸银元始于吉林,但大规模机铸银元自光绪十五年(1889年)广东造币厂开始。今见铜元有两大类:一类面文为“大清铜币”,另一类面文为“光绪元宝”或“宣统元宝”。铜元和银元的图案设计精美,仅钱背“龙”的图案就有立龙、坐龙、飞龙、长须龙、反龙、大尾龙、曲须龙、游龙、驼背龙等十余种。尤其是宣统年间的第二套“大清铜币”,设计新颖,图案精致,在晚清钱币中独占一帜,惹人喜爱。又因其流通时间短,铸量少,而成为收藏之珍品。
清代皇宫中常以铜钱做装饰品,其品种数量之多,远远超过其它各朝。从乾隆开始,每当新皇帝继位,铸造背文为“天下太平”的大钱,作为清官中奉先殿帷幕下角的坠钱。钱背有八卦图案的是上梁钱,据《大钱图录》载:“光绪通宝幕作八卦,案每遇修葺、各殿上梁时,安置宝合(盒),合中皆贮此钱”。八卦代表天、地、水、火、风、雷、山、泽。古人以梁上安放八卦钱,有避兵火、镇风水的功用。每逢春节、元宵,宫灯下悬挂大小各式铜钱,也称挂灯钱,此种钱多有龙凤花纹和吉语。每逢皇帝生辰(称为万寿年)钱局要铸精美的“万寿钱”以呈进,“光绪通宝”背福寿钱是光绪二十年慈禧太后六十大寿时铸的“万寿钱”。每逢年节或国家庆典,由钱局铸“祝圣钱”,乾隆以前的祝圣钱多有龙凤花纹,乾隆以后逐渐以文字代替,背多吉语、颂词,“嘉庆万年”,背有“五世同堂”、“十全老人”等吉语颂词的,是嘉庆初年专为已是太上皇的乾隆铸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