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紫砂壶在清代日益受到重视,逐渐成为贡品,王亲贵族纷纷定制紫砂壶,于是这时期泛起许多斋、堂、轩、号,钤于茗壶,如澹然斋、片玉斋、玉得斋、翼斋、春水堂、清和堂、盛和堂、清德堂、得月轩等等。
清早期盛行紫砂彩釉壶,是由于宫廷炫耀“康乾盛世”而被看重。这类紫砂彩釉壶,是不惜工时、精工细作而成的。为了使本色紫砂器绘上釉彩,再举行二次烧制。从事描绘彩釉的能工巧匠们用种种色彩的釉料,描绘人物、山水、花卉以及书法种种图案等等,使壶的彩釉装饰得雍容华贵,艳丽多彩。
2018年贡品紫砂壶交易地点,贡品紫砂壶行情_价格信息
高档紫砂壶,然而在现在拍卖市场上看到的,多为民国时期仿制的,工艺已经不能和昔时同日而语,因而价格并不是很贵。就像我们在文章一说到的那两件同为澹然斋的紫砂壶,但价格却相差几十倍。
在2010年古玩文化艺术品交易的拍卖会上,有一件清雍正紫泥粉彩描金花鸟纹笠帽壶,估价40万至50万元,成交价则到达了189.6万元。此壶泥质细润,色泽深褐,雄浑壮硕,心胸特殊。高身壶体折肩平顺,圆转周正,笠帽形壶盖板沿宽厚,与高颈壶口密合,壶流粗壮上翘,流口宽大,壶把扣于壶身,制作工艺精湛。
贡品男后,虽然,也并不是所有的晚清至民国时期的挂釉紫砂都是粗劣的制品。像2010年拍卖的一件紫砂胎蓝釉粉彩喜鹊登梅盖罐,成交价就到达了35.84万元。器外通体施蓝釉,以粉彩绘过枝“喜鹊登梅”纹饰,整体构图以树干为骨架,蜿蜒伸长,枝头开满梅花,梅枝喜鹊站立,画面生动优美,寓意祥瑞。器底素胎,款识为早期“豫丰”二龙戏珠印文款。“豫丰”为清末至民国紫砂陶器店号,首创人为吴颐山明日传后裔,世居蜀山南街的吴同构其父吴启南于清宣统二年(1910年)所开。
在今年古玩文化艺术品交易)的春拍中,一件澹然斋的紫泥蓝地粉彩博古图汉方壶,成交价到达了103.5万元。而在苏州的春拍中,有一组澹然斋、华凤翔挂釉紫砂壶(两件),仅以34.5万元成交。重大价差的背后,现实上是挂釉紫砂的盛衰史。
一些皇室贵族们也纷纷仿效,不惜破费重金订购此类紫砂彩釉壶。这时的紫砂已不是一件适用品,它已经成为宫廷显示国力郁勃的标志。而贵族们却使其成为切合自己身份、职位的象征。